双创学者【名家录】“无为”之“有为” ——记南宁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马骏博士

2021-08-27

栏目先导

大学生创业创新,首先要树立家国情怀和创业意识,发扬创新精神。但创业的核心素养和能力是教不出来的,只能靠社会化培育来实现。因此,“践行”和“无为”是创业教育的两大基本理念。                     

PROFILE
人物简介

马骏,现任南宁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陶行知教育基金会创新创业专委会副秘书长,泰国国王理工大学国际创新学院博导、广西大学MBA硕导;南院创投董事长、北京百森创大创始人。广西本科教指委委员,广西千人骨干计划首批人选,担任2017年教育部首批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库专家、国家职业资格创业咨询师专家委员会委员、陶行知教育基金会创业专委会副秘书长、澳门博士后研究会理事长、广西大学生创业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器联盟理事、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创新创业专家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国际TRIZ协会中国广西区域高等教育事务总监、《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期刊编委等职务。他担任教育部、团中央、人社部、工信部等机构主办的多个国家级、省级大赛评委50余次;他发表论文近30篇,出版专著2本,编著教材2部,内部报告5本;他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累计开展各类讲座、评审和培训近百场次。

马骏老师1978年出生于河南孟州,这里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故乡。他的父亲是二炮部队云南某部通信班的退役军人,母亲是一名教师。独特的成长氛围让他从小就热爱通信技术,向往外面的世界,尤其是向往韩愈诗句中“夕贬潮州路八千”的广东。从解放军总后勤部的一所院校毕业后,他只身来到广东打拼,来到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特区,扎根到了“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

OURDREAM
深澳辗转:十年艰苦创业后再回象牙塔
在华强北,马骏敏锐地捕捉到传呼机和来电显示电话机兴起的商机,他利用所学的知识,研发出一款液晶显示组件热压加工设备。1999年9月9日,他开始了创业历程。当时,他的铺面在赛格电子市场,公司位于深圳技师学院(当时还是深圳第一技工学校)办公楼。创业之路极为坎坷。刚一创业,他就掉进了各种坑。半年后,他遇到了人生最惨的时刻——亲戚朋友的钱借遍后,身上只剩下20余元,连饭钱都不够,第二天还要交办公室的租金……这种艰辛绝不是文字所能描述,故一言以蔽之。
当他走投无路的时候,奇迹降临了。当天晚上,深圳奇隆电子厂购买了他的两台设备解了燃眉之急。随后,创业开始裂变,订单接踵而至。又过了半年,他在深圳买房了。
后来,生意比较顺,他不安分起来,开始尝试做各种其他的生意(如盘下来一个餐馆来做餐饮),四面开花,走经营多元化的路子。四面开花的结果只有一个——四面楚歌。
痛定思痛之后,他萌生了到象牙塔中寻找创业绝技的想法。2009年9月9日,马骏去澳门全日制攻读MBA学位。2015年,他获得了工商管理的博士学位。在澳门这座国际化的城市,6年的硕博求学生活给了他不一样的视野。
“就业还是创业?”这是博士毕业后马骏要面临的选择。
这时候,他选择了另外一条创业之路——到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他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到了高校以后,他发现大多的创业导师根本就没有创业经历,对创业家精神毫无共鸣,仍在用传统知识教育的方式去教导学生。这样的结果是理论知识优秀的学生不知道怎样去创造价值,更不会去创立企业。
更重要的,很多老师对创业教育天然排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割裂,根本没有认识到专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好的进行“人生创业”,更好地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
这种局面坚定了他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信念——一定要将多年的创业经历形成的创业观和方法论告诉学生,让学生少走弯路,帮助更多的学生成功。于他而言,这比自己去创办成功的企业更能收获满足感。

二次“创业”:创新创业教育系列探索

01

用产业的思维筹建了一所创新创业学院

自1999年以来,马骏在深圳华强北创业,先后创立自动化技术公司、澳门博睿企业管理公司、香港管理科学院有限公司、澳门博士后研究会、北京百森创大等企业,积累了自动化、企业管理、教育、科研等类型公司的创业经验。
2015年,马骏博士毕业后引进到南宁学院筹建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是个新生事物,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单位,它肩负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任,是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合一的部门,是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部门,是服务地方创造价值的部门,是离产业端最近的部门。这些特性使得用产业的思维建设创业学院成为可能。
所谓产业,是指具有同一属性的企业或者组织的集合。所谓建设创业学院的产业思维,就是整合校内外各利益相关方,基于价值链和发展链形成共荣共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简单来说,与校外各单位构筑利益共同体,与校内各部门建立命运共同体。采用“扛大旗”“广结盟”“多协同”来构筑利益链,采用“扭观念”“铺好路”“深融合”来构建命运共同体。具体通过“三金工程”和“三春计划”予以系统性推进,打造南宁学院创业生态系统。经过6年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南宁学院的办学特色(教育部评估专家的结论)。

 

02

用赤子之心建设了全国首家红色筑梦之旅英雄精神传承基地

20多年以前,陈雄章副校长开展红色精神研究并关爱卫国老兵。2017年,在学习习总书记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后,团队成员主动落实、积极实践,成立了“不惑青春”关爱南疆卫国老兵项目。
2019年,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马骏院长自行设计与施工、亲力亲为,用1个月时间建设起“不惑青春英雄精神体验传承基地”。基地分为“浴血卫国”“热火建设”“青春不惑”三大主题片区,分别展示了戍边卫国英雄事迹、复员建设家乡事迹、新时代年轻人传承爱国精神三个方面的物品、证件、照片、视频等材料,记录英雄故事、传承英雄精神,让当代大学生青春不惑,共筑中国梦。这是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开展后建立的全国首家英雄精神传承基地。
相关的做法受到了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网等媒体的报道。
图1 中国青年报建党百年七一特刊的报道
03
从经验中凝炼了无为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工具集
在南宁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工作中,马骏院长深刻感受到创新创业教育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和重要意义。
当前,部分高校仍用过去的教育理念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老路永远到不了新地方,现实说明了一切: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依处在“治标不治本”的表面。于此,他萌生了提出适用于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教育理论的想法。
经过长时间的构思,他对多年的创新创业经验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经验进行深度总结, 提出了基于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无为创业教育(生态育人)理论”,以及“无为创业实践工具集”,出版专著《无为创业教育理论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探索建立无为创业教育学派。
图2 无为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示意图
无为创业教育理论包含无为教育理论和无为创业实践论。无为教育理论主要论述怎么进行创业教育的问题。无为创业实践论讲述如何基于无为的理念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违反趋势和客观规律,顺势顺道而为。在“无为”中,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被动性辩证统一。无为创业教育理论建立在“创新创业是传统教学方式教不出来的”这个基本判断之上。其哲学依据来自老子的哲学思想,实践依据源自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以建构主义理论为认知和学习的基础理论。无为创业教育强调积极不干预的原则,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和激励学生,由学生自我感悟,主动解决问题。要做到积极引导和激励学生,但不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不预设任何既定立场,不设置问题的答案,实施无为导师术和无为教练术。其中,无为导师术偏重于人生智慧的启迪,无为教练术更侧重于具体问题的引导。“轻教重育、生态为师、引导激励、最小干涉、自悟进化”是其核心理念。
无为创业实践强调以未来趋势和客观规律为依据,从顾客视角来考虑问题,决策要建立在数据分析的结果之上。不再认为创业是一种不断试错的行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被视为百折不挠的创业家精神,这种执着的精神是需要的,但这种无头绪的尝试是无为创业所唾弃的。万事万物皆有道,要善于寻道,当面对未来时,我们既有经验已不足以寻道,当无经验可循时,借助小规模试验进行尝试,是一种正确的做法。“基于未来、顾客视角、数据说话、最小适用、仿真试验”是其核心理念。
图3 无为教育法示意图
图4 无为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技术体系
04
用创新创业改革和实践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马骏院长勇于教学创新,主持和参与教育部产学合作课题5项,主持及参与教育厅、澳门基金会、社科联等课题二十余项。其中,主持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2项(推荐评选国家级,分别担任负责人及第二成员),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第一完成人)、三等奖一项(主要完成人);获得自治区级创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负责人)、国家级三等奖。
    与此同时,马骏院长还担任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参赛,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赛银奖2项,国赛铜奖7项,省赛金奖15项,银奖6项,铜奖7项(截止2021年7月31日)。此外,学生在其他赛事中也获得32余个国家级、省部级大赛奖项。经过全体南院人的共同努力,南宁学院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报名数位居全国前四,获奖数在广西位居前五。南宁学院培养出广西十大创业明星农进亮、创新专利达人黄译峰、公益创业模范陆晨艳等优秀学生。上述改革举措与成效,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南宁学院的品牌。南宁学院荣获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称号。近三年来,学校大创立项的总数超过1300项,专利申请571件(改革前只是个位数);每年参加互联网加大赛项目数超2200项,获得国赛银奖两项,铜奖12项,省级金奖,21项银奖26项,铜奖117项;创青春挑战杯等权威赛事国赛奖项67项,省级奖项812项。
05
探索出产教、专创、思创融合的方法和路径
通过5年的教学行动研究,马骏院长及其团队形成了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而提出来的QSRE专创融合理念,ICS教学法、QSRE创业教学模式、EPS思创融合教学法。
QSRE专创融合理念中的QSRE分别是question、study、research、entrepreneurship的首字母。创新创业教育是使学生主动发现真问题,并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情怀、意识、素质、知识、能力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最好的应用型教育形式和路径,各专业应融合创新创业,成为“创新创业+”专业教育。
图5 QSRE教学模式示意图
ICS即沉浸(Immerse)、建构(Construct)、轮回(Samsara)。该教学法首先需要导入一个真实的创业故事,由学生担任第一人称主角,使得学生可以沉浸(Immerse)到真实的创业情境中;然后引导学生,使得学生自悟,建构(Construct)出自己的知识;最后引导学生再次沉浸进入案例,根据当下的真实创业环境,重新进行创业模拟和实战。对这个过程的命名借用了宗教词汇--轮回(Samsara)。学生不断沉浸和建构,循环往复,不断得到新的知识和能力。
图6 ICS教学法示意图
EPS即共情(Empathy)、参与(Participate)、升华(Sublimation)。该教学模式主要用于思创融合教学。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以及各类志愿服务,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国情、省情、民情,在实景的接触中产生共情,从而树立目标,制定计划,系统性的参与其中,在奉献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识得以增加,能力得以提升,思想得以升华。
DISP即发现(Discover)、指导(Instruct)、研学(Study)、实践(Practice)。DISP教育模式是马骏博士和黄如博士基于黄如的博士论文共同研发的模型。DISP教学模式的机制是: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发现社会上存在的有价值的真实问题,结合所学专业,组建团队,进行主动的学习和科研,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商业的形式加以实现。其教学的过程是实践出真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建构出应用型知识,锻炼出应用型能力。DISP 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体现在D和P,教和学的形式体现在I和S。在DISP教学模式中,教师不是传统的教者,而是引导者,学生不是被动学习,而是根据实用需要主动的研究和学习。
图7 DISP创业教育模式

 

思行并重:在直面双创教育的挑战中创新前行

教育范式之争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是什么?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关系是什么?高校该怎样看待创新创业教育?这些问题是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开展和取得成效的根本问题。

部分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当成第二课堂的行为,只是搞搞活动、参加个比赛;部分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当成第一课堂,又陷入了学科建设的老思维,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建专业,没有专业就发展不起来;还有一些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交给通识学院,变成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这些高校因为没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使命与定位,因认识不到位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管理部门被“边缘化”或者被“商科化”,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一个高等教育的新范式,与西方通识教育和前苏联专业教育范式相区别的新范式。

政策机制之缺

当前,现有的以传统科研为重的晋升体制下,部分高校教师因成果很难获得认可而不愿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部、教育厅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由于政策执行的滞后性和执行偏差,部分高校创业教育工作者还不被主流认可,无法实现制度化的晋升,个别的破格和特批也无法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需求;事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报酬、成果认定、职称等是系统性的问题,需要统筹推进,创新创业学院一个单位很难做到系统推进。

“教创”不融之痛

产教融合、专创融合、思创融合,这些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其中,“教创”融合是这些融合中的基础。教师是教育的承担者,教材是教育的根本,教学资源是教育的保障,教学方法是教学的支撑,如果这些无法做到与创业的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一句空话。然而,目前最大的问题恰恰都出在这些融合的障碍之上,其中,专业教师与创业融合的难度最大。

针对上述创新创业教育的挑战,马骏院长对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规划如下:

第一,以自治区首批创新创业改革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改革和完善创新创业的各项制度,以“三国志”为奖项目标、“三高地”为地位目标、“三融合”为教改目标,以“三金工程”“三春计划”为长效工作机制,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创业参与度。

                                             

图8  “三国志”奖项目标、“三高地”地位目标、“三融合”教改目标

“三金工程”即:

金土地工程:创业学院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包括课程建设、基地建设、教育部产学合作课题建设、制度建设、专业建设。

金园丁工程:指一流的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工程。

金种子工程:筛选和培育优秀创业学生的工程。在有教无类的创业普惠教育之上,开展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育。

图9 三金工程

“三春计划”即:

春风计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营造创业氛围,通过与各社团和机构举办各类活动来营造创业氛围。三金工程是育人基础,有了底子需要合适的氛围来唤醒、来激发。

春雨计划:“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为学生提供创业的支持,如协办营业执照、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提供投融资对接等。春雨计划如同及时雨一般,

春雷计划:“春雷一声发,惊燕亦惊蛇”。春雷计划是南宁学院创业项目的扬名计划,开展广告宣传和公关,将南宁学院经验推广出去,提高南宁学院声誉。

图10 三春计划

 

第二,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类学科竞赛为抓手,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健全“全覆盖、多层次、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机制,完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实现三融合(教创融合、思创融合、专创融合)。

第三,提升创新创业教改、创新应用、创新服务水平,打造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三高地(理论研究小高地、教学范式小高地、创新应用小高地)。

从1999年9月9日在深圳华强北创业,到2015年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行列,马骏作为南宁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的院长,一直奔赴在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工作、创新创业赛事与项目孵化工作的前线。他深刻地感受到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以及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价值与意义。面向未来,他将遵循创新创业的基本规律,坚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原则,更积极地探索民办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

今日互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您认为在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之中的“无为”与“有为”分别是什么?

 

编辑:贾卓敏
审校:徐杨巧
联系电话 : 010-62795568
联系邮箱 : ieercc@tsinghua.edu.cn

欢迎大家为专栏投稿

电话:010-62795508

传真:010-62795568

邮箱:ieeac@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伟清楼605室(100084)

© 2020 The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lliance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775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