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AC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云展播——皖江工学院

2020-7-10

自IEEAC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云展播征集活动启动以来,收到了很多展示视频,感谢各位领导、老师们的支持。联盟每周开展两期展播与大家分享,同时也欢迎更多的高校、双创示范基地及海外创业孵化机构参与。 

第八期

皖江工学院

 

 

 

皖江工学院,坐落于全国文明城市——安徽省马鞍山市,是以工学为主、水利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高校。学校在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基金项目《民办与独立学院双创教育的团队培养模式研究》(2017CCJG001)的资助下,立足民办本科高校办学实际,经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以构建立体化、全过程培养体系为抓手,以实施导师制、导生制、导学制为路径,以产教融合实践教育平台为支撑,以专创融合、团队培养模式为鲜明特色的双创人才培养范式,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一、实践中使民办本科高校双创人才团队培养模式不断完善
1.注重顶层设计的总体统筹性,构建双创人才培养总体格局
学校发布了《“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专创融合理念,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总体构建双创人才培养的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有序拓展双创人才培养的各类专业课程资源体系;重点推进双创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学习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2.注重团队培养的总体协调性,构建双创人才培养总体机制
坚持“导师制”培养数“百”名双创卓越英才。学校先后创建了“文天卓越”等14支双创团队,坚持有教无类原则吸纳一切有创新创业热情的同学。以“导师制”常年凝聚数百名学生以实验室为基地进行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参加学科赛事,真正使其成长为双创卓越英才。

 

坚持“导生制”带领数“千”名双创实践匠才。项目团队将数百名卓越英才的成果适时引入课堂:一是示范展示与体会分享;二是每位卓越英才辅导4-8名同学开展实践,用工匠培养方法教学相长,真正使其提高双创项目实践能力。
坚持“导学制”服务数“万”名双创未来人才。双创学院坚守“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做好服务”的建设理念,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的硬件、软件、湿件,持续优化服务机制,努力使数万名学生成为未来的双创人才。
3.注重产教融合的总体互补性,构建双创人才培养总体平台
坚持面向产业、基于产业,加强创场融合、产教融合实践教育平台建设。一是深协同,破除培养机制壁垒,构建学界业界优势互补、理论实践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二是拓渠道,打破校园时空屏障,将社会资源引进学校,转化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我所用,构筑“教考研一体、科教创贯通”的双创人才培养平台。

二、反思中使民办本科高校双创人才团队培养规律更加清晰

 

1.务实性地构建双创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

学校坚持以“面向全体、强化应用、融合专业、文化引领”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找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谋求二者协同发展,不断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2.持续性地实施双创教育的团队培养模式
学校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中,总结提炼了“科教协同、整体协同、分层协同、多元协同、双向协同”的“五位一体”团队培养模式,它们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共同支撑双创人才培养过程。
3.探究性地凝结双创教育的教学学术成果
学校以双创教育理论指导人才培养,从理论和实践中探索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坚持问题导向,遵循“直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撰文总结、推广完善”五个环节的教学研究,把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凝练成五大系列的教学学术研究成果,丰富了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提升了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三、民办本科高校双创人才团队培养成效逐步显现 
 
1.在双创教育团队建设理念指导下,培育高水平双创教育教师团队
学校已有20多位教师热爱双创教育,其中8人拥有高级职称,所有教师都承担专业课程讲授,并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学校学生近几年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获得8项国家、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授予的集体荣誉或奖励。在课程建设中,获得省教育厅授予的省级精品教材和精品课程3项。指导教师中,累计有10人次分别获得了“省教学名师”、“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荣誉称号。
2.产学研多元协同,构筑专创融合实践教育平台
在“产学研多元协同”的思想指导下,校内建成了安徽省首家创业超市和创业孵化基地,集中建设了创新创业实践中心,面积超2000平方米,包含水工创新中心、土木创新中心、工程设计工作室、电子创新中心、艺术设计工作室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工作室。团队成功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1项——无人机开发及数据应用实验室,省级创客实验室1项。
学校建有校外实训实习基地30余个,有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3个。与此同时,双创导师团队还先后与长委、淮委、安徽省应用高校联盟成员学校等多家单位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夯实了学生提升能力的发展基地,构筑了团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台。
3.双创教育“点面结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经过双创教育“点面结合”的团队培养模式,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有力的提升。无论是在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还是校企合作项目,以及学科赛事中,学生都表现出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
在“挑战杯”、iCAN创新原创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团队学生累计获得141项国家和省级奖,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项。获奖学生达到600多人次。
学生获得国家受理发明专利46件,其中授权1件。
4.团队培养模式造就创新人才,深受社会欢迎
双创教育团队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毕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部分同学在京东、大唐工作得到公司好评。
团队培养的学生升学率一直稳定在30%以上。攻读研究生的学生主要在国内外知名学府和研究院所深造,他们凭借本科期间培养出的实践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了研究生导师的一致好评。
5.团队培养模式理论研究成果,赢得社会关注
坚持“系统协同的团队成长研究”,使科研与教研相互促进,凝结出了一批教学学术研究成果。持之以恒坚持反思总结、撰文发表,与同行广泛交流,并向同行介绍团队培养学生的成功经验。
学校发表了双创教研论文94篇。其中58篇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北大版)、9篇发表于CSSCI期刊上。截止至2019年10月30日,这些论文在中国知网已被同行累计下载26266次,被引用995次。
凝结并发表的教学学术研究成果赢得了校外同行专家、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的好评。团队带头人朱昌平教授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华侨大学等兄弟高校、企业和中学介绍创新创业教育经验。

 

电话:010-62795508

传真:010-62795568

邮箱:ieeac@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伟清楼605室(100084)

© 2020 The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lliance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775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