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IEEAC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云展播征集活动启动以来,收到了很多展示视频,感谢各位领导、老师们的支持。联盟每周开展两期展播与大家分享,同时也欢迎更多的高校、双创示范基地及海外创业孵化机构参与。
第十期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构建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立交桥”。通过建设院级创新创业基地,深化大学生科技竞赛组织模式改革,依托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国家级众创空间形成规模化、多样化、专业化、精品化的自主实践平台,逐步打造分层次、分阶段的“两分”—创新、创造、创业“三创”—大众化、多元化、专业化、产业化“四化”的特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育创新意识 培养创造能力 锻造创业精神 造就创新人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创新创业教育生态。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学校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第3,总分全国第10。2019年,由创业时代网发布的“中国大学创业竞争力排行榜500强 2019”中,学校排名辽宁省第1、全国第26。形成教学与实践良性互动的特色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高了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面、受益面和社会影响力。
多样化的实践培养模式
学校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造性地提出创新能力培养递进模型,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构建并成功实施了以“普惠性、递进式、全过程”为主要特色的新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训练实践平台
通过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主体、以学生社团建设为支撑,以大学生创新团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建设为载体,实现“项目、基地、团队”三大育人载体联动发展。为强化项目实施的目标导向和个性发展,学校于2019年在原有全过程管理、个性化指导、基地化实践、多元化展示、信息化服务的五大项目平台基础上,首次确认学术创新类、技术创新类、竞赛储备类、成果孵化类、科学普及类五大类别的项目分类考核机制。全年累计实施各级各类本科生创新项目839项,参与学生3177人,学生申请专利127项,发表论文181篇。
科普活动实践平台
通过以校级精品科普活动为引领,院级特色科普活动为基础,加强社团指导,注重引领、强化双创教育群体支撑。举办了以科普知识竞赛、创新思维擂台赛、电动自由飞滑翔机设计大赛等为代表的示范性科普活动,打造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校园创新创业生态环境。2019年完成校级示范性科普活动65项;院级普及性科普活动53项,基础学科竞赛3项,累计参与学生总数超过39679人次。
科技竞赛实践平台
通过开展大学生科技节系列活动,组织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逐步形成“课程化培养-基地化实训-项目化管理-团队化引领-目标化激励”的育人模式,构建起以竞赛为导向,以实践为根基,以理论创新为目标的新型培养模式。培养的竞赛队伍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登上世界舞台,仅2019年ACTION团队斩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全国总冠军,成为全国唯一四连冠高校;T-DT机器人创新团队斩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RoboMaster 2019机甲大师赛总冠军,打造“地表最强机器人战队”;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总决赛东大代表队再次刷新我校此项竞赛成绩,国际排名第62名。
专业化的创业系列课程
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程以及《创造力开发》、《批判性思维》等相关50余门课程,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基础知识普及、专业课程融入、实用技能提升的梯度型交错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学生深度思考提供理论支持,为有效创业提供实践储备,为双创教育注入持久动力。在创业课程之余,开展东北大学创业先锋班,大学生创新创业海外课堂项目,大学生创业文化节,创业基金争夺赛等都多样化的创业活动,形成了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加快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良好的示范效应。
此外,为提升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专业水平,深入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师资培训方案,形成“调研-培训-反馈-推广”全链条的师资培训机制。实施管理导师、专业导师、创业导师“三导师”制度,强化研究与科研作用,以研究指导实践,促进实践,引领实践。
综合化的创新创业扶持配套链条
国家级众创空间——东北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通过发挥东北大学教育优质资源、科研优质资源和校友资源的优势,搭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项目孵化和服务地方的综合平台,构建辐射大东北地区的人才高地和资源洼地,提供从创新创业教育、导师服务、政策对接、产业服务、初级孵化到天使投资,建立创业扶持综合配套链条,促进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
基地先后获评全国高校首批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验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累计孵化注册学生企业71家。学生企业2019年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
2019年获奖青年创业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