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学者【专访集】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探索各民族学生全面发展之路——记大连民族大学副教授冉春秋

2021-12-23

冉春秋

 

冉春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毕业,大连民族大学副教授,曾担任大连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任、教务处副处长,现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库专家、中关村万众创新全国高校产学合作专家委员会专家、辽宁省高校教师培训专家库专家。

他主持了教育部、国家民委、省教育厅等十多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项目,聚焦于民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妇女创就业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创新创业教育个案等研究,主编了《创新创业管理》,建设了《环境监测》省级一流课程和综合实验虚拟仿真平台,主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先后获得国家民委教学成果一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他先后荣获了“全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突出者”,“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创青春”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中国机器人大赛、辽宁省第三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本科教育教学中仍存在以下突出“共性”问题,这也是双创教育发展的难点与需求:(1)模式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与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学习能力和不同发展目标的不匹配性;(2)知识传授和创新能力培养“两张皮”,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3)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过程脱节,思想政治教育支撑不足和保障无力;(4)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难于管理和监控,人才培养毕业要求达成度难以评价等。除了上述 “共性”问题外,各高校如何基于办学定位、学生情况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现状,构建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冉春秋自2006年9月入职大连民族大学以来,不论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还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者,秉承基于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理念,始终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

 

构建“以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实践育人,促进各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您负责贵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期间,如何探索双创教育特色化发展之路?

大连民族大学来自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学生占80%以上,学生当中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因此,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部门在统筹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因材施教、结合不同民族学生特点,开展特色化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在担任大连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任、教务处副处长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期间,我们团队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基础差异大、学习能力差异大和发展目标多样性等特点,基于民族高校办学定位、生源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抓培养方案、抓课程体系、抓教学方法、抓实践环节、抓制度创新等五大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构建了“以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实践育人,促进各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促进各民族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全面发展,提升民族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图1 促进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在领导支持和团队协作中,我们最终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特色鲜明人才培养体系,实践育人工作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大连民族大学荣获了“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构建各民族学生共同学习、全面发展的“一二三”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您们是如何破解模式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与多民族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学习能力和不同发展目标的不匹配性的问题,化解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两张皮”,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的呢?

我们团队尝试构建了各民族学生共同学习、全面发展的“一二三”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所谓“一”,是指“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课内外一体化”。学校要坚持把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课内外一体化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线。通过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和替代加强和提升第一课堂专业教育,着力培养不同层次学生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图2 第一、第二课堂教育协同促进

 

所谓“二”,是指构建实践育人“两融合”格局。这意味着基于校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打造了一批实践教育平台,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实现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图3),实现了校内教育资源与社会实践资源的深度融合。

 

图3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协同促进

所谓“三”,是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进工作室、进团队、进项目”工程。以工作室为载体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教师科研团队、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为依托,支持学生开展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等实践活动;通过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服务家乡服务民族地区特需项目、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等,帮助各民族学生积累服务社会、服务家乡的能力。

大连民族大学每年重点支持工作室共计150余个、培育近1200个创新创业团队、资助创新创业项目近1500项,通过“三进”工程促进不同学习层次、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学习目标的各民族学生能够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全面发展。

 

图4 大连民族大学不同类型学生双创工作室

 

以双创教育为引领的“大实践”工程,搭建提高学生思政教育质量的新途径

您们是如何破解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过程脱节,思想政治教育支撑不足和保障无力的问题?

我们实施了以双创教育为引领的“大实践”工程,形成“知识构建+社会实践+价值塑造”三位一体全过程实践育人体系(图 5),搭建了提高学生思政教育质量的新途径。

 

图5 三位一体全过程实践育人体系

 

我们支持、引导学生参加专业(课程)实践、课外科技创新、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教育科技扶贫等实践活动(图6)。通过实践锻炼,帮助各民族学生全面了解国情、全面认识家乡,积累服务社会、服务家乡的能力,教育引导各民族学生在实践中树立家国情怀,树立在新时代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远大理想和使命认同,涌现出一大批自愿服务于艰苦地区的优秀学子,强化了实践育人功效,显著提升了学校思政教育质量。

 

图6 学生开展家乡水环境调查、监测活动,全面认识家乡环境

 

基于OBE理念,持续改进民族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新范例

您们是如何破解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难于管理和监控,人才培养毕业要求达成度难评价的问题呢?

我们基于民族高校生源结构的复杂性、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和发展目标的多样性,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为保障的 OBE 人才培养理念,构建“5C”质量评价体系 。(图7)

 

图7 “5C”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所谓“5C”是指批判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不断创新能力(Creativity ability)、持续学习能力(Continuous learning ability)、团结协作能力(Collaboration ability)和沟通交流能力(Communication ability)。

我们从“5C”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达成度进行全面、综合反馈和评价,并修正人才培养过程,形成专业教育、能力达成、素质养成和质量评价的完整闭环,促进各民族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聚焦专创融合,探索各民族优秀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您对双创教育下一步的规划是什么?

培养各民族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工作。加强各民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民族团结。

基于学校办学定位、生源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教育为主线,是持续深入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核心。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第一,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思政内容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彰显民族高校办学特色,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构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做好与专业必修课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衔接和协调。

第二,跟踪分析不同录取分数段学生大学四年知识、能力和素质变化,定位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参与和收益学生层级,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途径,给“领跑” 学生以空间、给“并跑” 学生以平台、给“跟跑” 学生以支撑,实现不同层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能力达成培养目标,激励和保障不同层次各民族学生都能够依据自身能力条件达成能力培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基于专业教育聚焦民族地区文化、社会、经济和发展等典型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培养各民族优秀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契合“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办学宗旨,使培养的学生回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参考文献

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 2018.12

以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实践育人,促进各民族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实践   辽宁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辽宁省 教育厅 2020.12

以本为本,促进各民族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实践   国家民委教学成果一等奖    国家 民委  2019.12

 “一体化、两融合、三进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实践 辽宁省教学成果    二等奖 辽宁省  教育厅 2018.4

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实践个案研究  核心期刊、(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论文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9

新时代促进民族高校各民族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创业  教育体系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 2021.2

基于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以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为例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20.6

赛课一体化促进学生  双创能力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19.3

多民族学生协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19.3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多维度分析与质量评价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19.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下妇女创就业途径和模式研究 妇女研究课题  大连市妇女联合会    2017.4

电话:010-62795508

传真:010-62795568

邮箱:ieeac@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伟清楼605室(100084)

© 2020 The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lliance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775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