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016中国•成都全球创业名校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校长论坛隆重举行。本文是论坛第一部分实录,来自世界知名高校的专家们通过主旨报告、圆桌讨论两个环节,围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趋势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主旨报告
主持人谈哲敏(南京大学副校长):圆桌会议第一部分的主题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趋势与可持续发展,首先由三位领导和专家来做主旨做报告,随后是圆桌对话。首先发言的是我们主旨报告的几位专家,大家欢迎。
张倩红(郑州大学副校长):
尊敬的各位校长朋友,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根据会议的安排,我们这一场的主题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趋势与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目,因为它迎合了人们的普遍的关切: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能走多远,会不会是一阵风刮过?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切,因为创新创业教育对我们中国的教育来说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课题,可以说是是在双创的大潮之下给高等教育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命题。我们也不是一步到位就能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是经历了一个过程,才能够充分的认识到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责无旁贷的责任,担当和使命。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跟大家分享四点认识。第一点,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素质教育共存,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对于高校来说,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另起炉灶,也不是要标新立异,它的目标不是聚焦于多少人创了业,多少人创业成功,而是要塑造人的一种品质,一种开拓性的思维,一种创新意识,一种企业家的品质,一种工匠精神。这样就要求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纳入高校整体的育人体系,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使教育的各要素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联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高校日常的教育中去,使之常态化。第二点,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共生。我们的专业教育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只有依托与专业,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具备了深厚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才能走的更远,所以我们要坐下来认真的研究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和专业教育接轨,要探讨我们的教学体系,教学理念做什么样的调整,在专业教育中融入我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才是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第三,我们要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必要的评价标准。目前很多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在管理机制,运作模式,资源配置,氛围营造等方面做了很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如何来评价我们乐观创新创业教育,如何来评价投入和产出的效应,我们目前还缺乏一个衡量的标准,缺乏一种导向性的研判的体系,当然建立了多少共创空间,组建了多少创业团队,进行了多少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训练,这都是一些评价的指标,但光靠这些指标远远不够,所以我们必须要研究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所接受,所吸收,受影响的实际的效果,把一些量化的标准和非量化的标准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评价的体系,这样来引导我们创新创业教育的机构设置,功能定位,教育教学改革。第四,我们要大力的配置创新创业的文化土壤。我们知道,文化有非常强大的育人功能,文化有非常重要的熏陶人的功能,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我们要建成创新性国家,全社会必须有这样一种创新创业的文化的氛围,我们就是要在全社会构造一种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体制和机制,在我们的学校里面形成一种大学生真心实意,乐意创新创业的这样一种氛围和文化,这样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够落到实处。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扭转三个倾向。一,不能一窝蜂。现在我们有些创新创业教育有这样一种苗头,很多部门跟教育不相关的部门,很多政府的层次的政府部门都对创新创业教育感兴趣,都来和高校对接,那么我觉得这种一窝蜂的现象不一定有实效,还有创投公司铺天盖地。第二,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一定要落地。不能飘在空中,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所以我们要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我们要研究目前实实在在的问题,在诸多的部门里面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怎么落实,学生就业中心、教务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科研部门怎么来衔接,创新创业教育的职能如落实到大学固有的各个职能部门的实际工作中去,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在院系如何落地,如何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我们实实在在要研究的问题。第三,希望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要急功近利、求数量。我们要拿出教育家的责任感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我们要拿出培养贵族的态度和耐心来开展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最后,再用一分钟时间总结一下我今天发言的主题。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大学变成职业培训机构,不是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涌入商海,但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永恒的职责。
丹妮尔·赫什科夫维奇(以色列巴伊兰大学校长):
谢谢各位,非常荣幸在这次论坛上发言,感谢我们的成都市政府,感谢我们的主委会。在接下来的几分钟时间我想和大家分享两方面的内容:我们作为一个对之前成绩的回顾和我们未来要走的路。我们的这个机构是很多年前成立的,当时我们的大学是在沙漠当中建立起来的,当然的自然资源非常的匮乏,但是我们当时600人就在沙漠当中建立起来的我们的大学。
以色列创新的发展是在7、8年前就非常的兴旺,当时我们的人均科研成果发布数量和比例非常的高,我们是这个世界的前三强的创新国家;还有专利的申请数量,以色列也占有非常强的优势。特拉维夫是我们的首都,它的创新业态在世界上是排名第二,仅次于硅谷之后,所以我们全球创业的业态我们是非常靠前的,这是12年的数据。我刚才给大家提到我们的国父给我们指明了创新的方向,但我们是怎么创新的呢,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我们必须要强调的几件事情就是,现在科学技术的转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很多人不太明白,科技是如何转化为利润,转化为生产力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转换当中就是你想要更好的科技,它前提就是你要投入更多的金钱和资金,去资助它,你才能够看到成果。但你的科研成果一般是不能预测的,所以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基础研究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从基础科研到应用科研,它中间也是有非常难的跨度。但是,我还要强调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科研必须和我们的产业、产品结合到一起,所以我们要为实际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我们的战略的研究项目在我们的国家受到了高度重视,我们也和其他国家进行了一些合作来促进这些项目,必须大量的呼吁研究的投入,同时,也要去鼓励科学的合作。所以,在以色列的这种环境下,我们还要非常重视一点就是制定一些国家性的、战略性的研究领域,使我们的科学家能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和发表他的论文,争取一些专利等等,包括我们的一些创业项目也是同样的如此。所以,你在设定下来自己的优先发展项目以后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科技的趋势现在是变成了一种跨学科的发展领域,而不是单一的科学研究。它的领域覆盖面越来越广泛,而且它覆盖的人群也越来越广泛,今天我们是在不断的进口一些知识和技能,它从不同的领域来吸取智慧。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要鼓励提问,鼓励学习的创新理念,在我们犹太文化当中就有这样的观点,就是鼓励学生不要害羞,如果不问问题的话什么都学不到了,所以真理的道路就是探索,去提问,去学问题,很多的讨论很多时候会带来一些争论,到最后一个人说东,一个人说西,但他们的观点都是可以被接受的,都是一种分析的过程,这个就是创新的力量,就是来自于不同的观点的碰撞。在整个世界当中,我们的教授在教学生很多的知识,但创新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是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得什么,而是老师向学生学的那些事情,那些创新的思想,所以老师们,你们要做好准备,你们的学生可能会随时的挑战你们的权威,因为他们有创新的思想,那些也是值得你们学习的。有可能你的学生突然有一个特别新的想法,提出来以后,你甚至都不知道,他会质疑你的教学方法,但他们这种思想的方向也会让你的思维得到解放,会让你解脱传统思维的束缚,这就是创新的来源,这是我的观点。我们非常努力的来招收有创新理念的学生,我们也希望给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创新的氛围,去感染他们,对那些害羞的、不敢问问题的学生,那些不敢去挑战权威的学生,你们什么都学不到,这就是我对你们的忠告。所以对学者来说一定要谨记这一点。我从所有的老师当中学到了很多,但更多的我是从学生当中那里学到的,谢谢大家。
吉迪恩·马斯(英国考文垂大学主任):
尊敬的嘉宾们,同事们,非常高兴你们能够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来分享我自己的一些关于创新创业的观点,同时也分享我们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及我们的一些失败的案例。作为一个创业的人员来说,我们肯定会范错误的,但为了发展,我们要从里面学到很多东西。
我们的目标和创业一般都是在IT领域,或者在其他的领域做一些早期的研究。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成立了创业中心,我们这个创业中心主要是关于举办一些创业的活动。在这个中心当中,我们重新注意到了关于创新和创业所面临的一些挑战、一些限制。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我们有很多不同的单位在做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通过融合性的内部竞争来决定我们应该做什么。很多机构和企业也来看大学在做什么,同时也提出了他们的意见。这样的生态系统正在发展。此外,我们还要设计不同的课程,主要是在三个部分,第一,是要改变人们的想法,改变人们的意识。第二,让人们变得更加的自信,进入到创新创业的领域。第三,教授他们一些真正的创业的能力。
我们必须允许学生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创业。成功的过程中肯定会犯错的,这是一个引导性的学习过程。我们还会开展一些孵化性的工作,帮助学生成长。最后,我们也会给他们很多的资源和支持。这是一个整体的价值链。
二、圆桌对话
主持人谈哲敏(南京大学副校长):非常感谢三位的精彩的报告,接下来进入下面的圆桌对话。参加的有六位专家,第一位是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第二位是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尹校长,第三位是德国财经政法大学哈拉尔德.格雷博纳,第四位是考文垂大学主任吉迪恩.马斯,第五位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张海霞,还有就是我、南京大学的谈哲敏。我想请各位围绕着主题简短的发言,还有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尽快的探讨。
徐飞(西南交通大学校长):
今天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趋势和可持续发展,我觉得当下全世界范围里面创新创业教育在以下四个方面表现出非常强烈的趋势,也是四个结合,专业教育,通式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非常明显。第二是封闭的校园的教育教学,以及开放式的教育教学,然后把线上和线下的怎么结合,这也是很重要的,所以不管是未来的高等教育,还是世界的高等教育,在刚才谈到的几个方式确实是非常明显的。为了做到未来的创新创业教育,我觉得应该突破三大体制机制的障碍,所以有三个方面。第一,在观念上,理念上的挑战。我们以前说教育里面是三个中心,第一是以课程为中心,第二以教材为中心,第三是学生为中心,这是传统的三个中心。美国杜威提出的有三个新的中心,不是以老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不是以课堂为中心,而应该是以活动为中心,不应该是以教材为中心,应该是以经验为中心。我觉得现在应该是新兴三中心,第一个要坚持,第二,原来以活动为中心,要把活动进一步拓展为社会实践。第三是以经验为中心,进一步变成学生的体验为中心,这个非常重要,第一个从教育的理念实现突破,从以前的旧三中心,变成新中心,然后变成新新三中心。第二是体制上的突破。我们传统的大学的体制目前讲到底还是行政化的机制,是高度结构化,组织化,课程化的组织架构,这样的一种结构。今天,我们高等教育要发展,特别是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高等教育里面去,结构化的东西变成非结构化的,充满活力的非子化的自组织结构,更强调专业性,服务性,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第三大挑战是资源上的挑战。为了适应未来的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话,资源方面的窘迫,短缺,不适应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师资的短缺,场地的短缺,经费的短缺,这都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说这几大趋势和三大挑战。
尹庆双(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
非常感谢联盟和成都市搭建这个平台,和我们一起分享。从今天上午,包括到现在为止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我们为什么要创新,因为只有清楚为什么创新,我才知道我怎么来创新。第二,我也注意到了我们这次论坛绝大部分邀请了理工科的高校,为数不多的文科,财经类为主的不多,文科院校,或者财经类的在双创的过程中怎么定位它,推动它这是我一直思考的两个问题,下面我想很短的时间跟大家分享两个观点,以及一个建议。第一个观点,高校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它是内生于高校的内在动力所需要的。我们一说到创新,更多的就是怎么完成政治任务。履行社会责任,这是正确的,但我想因为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是可持续问题,怎么样把这种创新创业融入到我们自身的血液过程中,在能够起到一个长效的机制,所以我理解,它不仅是要完成政治人物,不仅是要旅行社会责任,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的阶段,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刚才王校长也讲到了,创新对大学来讲从来不是一个新鲜的事情,它是我们血液当中的一个基本基因,只不过说今天我们为什么特别强调创新,这就涉及到我们在创新过程中,或者在这个阶段,我们高校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它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如果是完成政治任务是一个目标,履行社会责任也是一个目标,我们自身高校成长需要的,西南财经大学通过双创活动,我明显的感觉到它对我们的组织架构,目标,组织架构,以及教学科研的方式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徐校长也讲到怎么处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内外的关系,这些变化是我们自身需要的。另外,我们今天所说的创新,高校的创新在今天的语境下是什么概念,我个人有这么一个理解,因为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在创新状态,但是在之前的,或者在此之前的历史阶段,高校的创新是在一种相对结构比较稳定的状态下的一种创新,这种创新可能带来的是荣誉,财富,荣耀。但今天,无论是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它所面临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从国内来讲,我们今天的双创,一个是整个国家的结构性调整,我们今天面临的创新是在一种结构转换过程中,从一种平衡向一种新的平衡过程中过渡,为什么各国强调创新,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问题,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说到话语权,影响力,创新和这些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今天来看,我们高校创新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是完成我们自身的改造的组成部分。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在创新的过程中,刚才我们郑大的张校长也讲到了,今天我注意到今天来的学校除了大校长以外,一般是教学校长来的。我个人理解,创新创业既要以专业为基础,也应该以学科作为基础。因为学科这三要素,专业,研究,队伍,这个才是既保持了我们高校应该有的一种功能,确保它的持续性。从而也为我们的双创活动提供更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个人理解,在高校的整个双创活动它不是简单的叠加,它是我们职能中的累加,我理解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应该是学科的累加。原来我们强调专业教育,所以加了专业教育,后来又是创业教育等等,以后还得加,可能未来的几年中不排除有什么梦想教育,无论加什么,从大学本身的定位和逻辑路径来说,学科始终是基础,而且只有以学科为基础,包括我们的人才培养,研究,包括我们的教授为核心基础的,才能走得远,从西南财经大学的实践来看,在前期我们的理解更多的也是理解的有一个过程,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活动,通过的实验,通过我们的很多组织使学生在这其中发挥他们的作用,但这样一种创业,它仅是在整个创业链的最前端,它后端没有基础,或者我们经常讨论的,高校学生到底是生存性创业,还是叫机会性创业,生存性创业就是效益很差的,所以在最近几年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把我们的科学研究和我们的团队建设,和学生的双创相结合。比如我们有一个家庭机动调查中心,这个应该是影响比较大的,这是一个科学研究,这里面发掘了很多新的创业的一些组织。而且好的转化为了一种学术成果,昨天他们发给我2015年的荷兰的某大学公布了全球的经济学英文排行榜,西南财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个学术的成果从以家庭中心的案例来讲,它在实践中提炼的会上升到一种学术,所以我特别强调学科为基础。
最后一个建议,今天是全国联盟,成都市在组织,我建议我们成都市在这个联盟基础上,至少把我们几个高校能够建立起来一个联盟,这句话怎么理解呢?一说到创新创业都是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但我所了解的情况是技术可以,因为我也分管这一块,这几年也接触了不少的创业者,创业者的技术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它一定会出现管理瓶颈,一定会管理资金瓶颈或者其他的瓶颈,这时候需要各个学校之间的联合,因为我们也做金融的,资金投入,现在除了我看技术以外,越来越看融资能力,财务的管理能力,所以有必要加强联盟,谢谢。
哈拉尔德·格雷博纳(德国经政法大学副校长):
刚才讲到创新创业方面,我们也有一些想跟大家分享的,我们在15年前就已经建立了发展中心的机构,我们也非常高兴今天能过来跟大家分享我们的经验。刚才交大的王校长提到了创新创业的基本理念,我非常赞同,我觉得它不只是一个理念,而且是亟待实现的理念。大家都知道德国实行工业2.0,所以我们说到产业升级的时候,我们的创新创业一定是在中间的,特别是我们的中小企业发挥着巨大的活力,激发的作用,所以我非常喜欢你刚才提到中小企业的发展。讲到高校的创新创业,我们觉得非常重要的是高校必须也有自己的非常原创性的一些想法,现在我们的学校有很多在进行一些兼职的老师给我们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指导,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能促进他们的创新创业,我们有很多MBA的创新创业的学位,还有远程的教育,还有商业孵化中心,还有各种创新创业中心,研讨会等等。现在很多柏林的大学就在一起,我们建立了网络来分享我们创新创业的经验,不同的机构和不同的公司都加入到这样的网络当中,这也是我要强调的一点,人脉关系,产业关系的建立。怎么样来建立额这样一种商业网络呢,我建议创新创业的中心还是网络的建立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让我们的教授走出我们的课堂,走向产业,并且帮助他的学生走向产业,所以他的这种想法是从不同的方法来促进创新创业。我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跟欧洲,跟中国都有创新创业的非常强的纽带,因为我们创新创业的经验分享是非常平凡的,所以我也希望搭建这样的平台促进这样的分享,都这些非常积极的影响,所以我也希望听到大家更多的建议。
吉迪恩·马斯(英国考文垂大学主任):
我也想从刚才所说的再加一点东西,因为我们都相信,如果你在大学中进行创业的话,大学应该是一个创业型的大学,要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来做练习。我们说到大学的时候不仅仅想到的是科研,或者不仅仅想到的是老师,因为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是一个团队,我们必须要支持创业,支持这种活动。第二点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做了这样的决定,为了确定我们这样的发展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战略,因为我们做了很多的研究,在我们的创业中心,我们看到了很多的问题,很多的案例。现在,我们说很多的创新创业等等,但是我们还需要很多的战略。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内部的联系,在联系不同的两个地方,比如说这两个地方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就需要这样的桥梁。我们还想说的是我们想和做必须要成为现实,想和做就像一对夫妻,人们要知道他背后的理念是什么,我们这样做的理念是什么,可能会进行一些错误的引导。同时,我们要重新学习以前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这些专业的人士需要进行到商业的世界中进行研究,我们的目标就是想要立足于现在关于我们的一些战略,我们的学生,还有一些创业的人员等等,其实现在我们还需要关注于未来,看一下未来要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很多地方是非常缺乏这一点的,很多大学进行了课程的设计,但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很多人认为必须要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的课程,大学里面专业化的课程,但我们还需要一些实践性的课程,谢谢。
张海霞(北京大学):
我也赞同我们西南财经大学老师的意见,其实真的在创新上面,因为我作为一个教创新创业的老师教了很多年,我在北大,虽然我是学技术的,但北大是综合性的大学,文科也非常多,所以我特别的赞成和支持这样的观点,创新不仅仅是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社会创新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比如说今天我们看到的英国公投脱欧了,其实优会带来一系列的新的社会的创新,所以创新不仅仅是今天很多我们说的特别多的狭隘的科技创新,认为只有科技创新,技术上的创新才是创新,其实不是的,在艺术,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有创新,而且把他们融合起来才会做成非常好的就是世界的创新,所以今后创新教育的课程中,一定不能把自己的目光局限在做科技创新这方面,而是对社会各个方面的融合,我觉得它不仅跟专业有关,跟各行各业都有关,所以创新是我们的通识能力,是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处处都可以用起来的通识能力。
第二是创业,现在说的非常多,双创,所以我们的教育也是双创,这是两个概念。刚才说创新是基本的,基础的通识能力,各行各业都可以做,我也强调这样一个观点。创业呢,它广义的来讲创立一番事业,不只是创立一个公司,创立一个公司只是创业的一种,所以在创业的意义上,广义的来说再教育里面,我觉得应该是创立一番事业,我们应该鼓励大家在各行各业里面有机会去创立自己的事业,能够发展起来,我觉得只有这样广阔的去认识它,才是我们做创新教育里面应该做的。所以创新教育在这两点,大学里面我们要把握住的,第一,要把它作为通识能力来做。今天我也开了一堂课,全校的学生都可以选,他们说一定要利用新的技术,我们就推全国,我觉得受益非常大,因为它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积极的尝试,我们刚才说学习形式要改变了,教学的模式要改变了,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教育的方式要改变,我们的理念也要改变,我们要把新的技术,新的概念融入到教育上去,提升到一个能力的培养,让更多的人接受这样的教育,最后形式一个非常好的形式,形成非常好的基因,所以我觉得再教育方面,第一,我们作为老师,一定要有创新的心态,不断去突破,不断去想,一定不能固守陈规。我觉得创新教育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自己一定要把思路打开,一定要创新,一定要勇于接纳新的东西,别的学科的东西然后纳入进来。我们要用新的阶段推动我们的创新,这样会让效果发挥得更好,让更多的人接受它,所以在创新的教育上我们是非常需要的,也是特别必要的有这些改变,我们就可以做得非常多。最后我想强调一点,我觉得这一点也是刚才以色列的校长谈到的一个观点,我们做创新最重要的是什么?一定要把重心放在人身上,谈再多的钱、设备、手段都不行,只有放在人身上,把人启迪起来才能起到教育创新的结果,所以谈太多外在的手段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中国把教育做好最根本的问题回到人,回到受教育的本身上。如果把受教育本身他要发挥创新能力的因素给琢磨透了,研究好了,让每一个人得到发挥,我们的创新教育自然发挥好了。如果我们不考察我们的受教育者,我们每天谈学校有多少教育空间,给予了多少钱,最后都是数字,都是虚幻飘渺的,都不解决问题,所以创新教育我们要做一个创新的人,我们让每一个孩子从内心里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创新的人才,这时候就够了,谢谢大家。
谈哲敏(南京大学副校长):
刚才五位教授都发言,对创业教育的趋势与可持续发展都阐述了很多的观点。我们现在进入了新的世纪,需要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的创新,双创也非常高校非常响亮的主题,无论从哪个类型的高校,我相信这个也是未来中国高校里面,特别是人才培养里面很重要的任务。当然如何保持可持续的发展,的确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刚才徐校长,国外友人,张校长也提了很好的观点,无论是机制上,理念上都要创新,特别是人的问题——只有内化成内在的东西,内化成每个人,可能才会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因为时间关系,第一部分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趋势和可持续发展讨论到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