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四大名校,探索建设国际领跑“双创”研究型大学

2017-09-01

2016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设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推动双创迈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其中,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入选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承担着完善创业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建立健全双创支撑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一年多过去,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在双创上取得哪些成绩,获得哪些经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四所高校,一起领略他们的双创风采。

 

清华大学

四位一体的大学使命和一体两翼的双创理念

探索建设国际领跑“双创”研究型大学

 

一、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理念

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顶尖高等学府,在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中,将基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位一体的大学使命,与“学生双创”和“教师双创”一体两翼实施路径的高层次创新创业理念结合,以“跨学科创客实践平台”、“国际化创新创业平台”、“双创教育医药平台”、“双智双创开放平台”和“在线教育与实践平台”5个重点工程为抓手,完成“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创业支持”和“创业支撑”4大重点建设任务,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及科学研究优势,努力探索形成全球视野、中国特色、引领示范的高校创新创业模式和制度体系,在高校示范基地中发挥领头羊作用,探索建设国际领跑“双创”研究型大学。

清华大学“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体系图如下:

清华大学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将从“学生双创”和“教师双创”两条路线,即“一体两翼”,来实施,简图如下:

清华大学“一体两翼”的“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实施路线

(一)双创示范基地特色

清华大学双创示范基地工作具有两大鲜明特色:一是“国际”:即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学研究资源,建立了国际校区进行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建立了国际化科研成果转化机构等。典型项目包括:“GIX国际化创新创业平台”、“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国际化双创医药平台”、“双创国际暑期学校”等。

二是“引领”:即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开放对创业支撑、在线教育、聚合社会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等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典型项目包括:“中国创新创业教育联盟”、“跨学科创客实践平台”、“在线教育与实践平台”、“双智双创开放平台”等。

二、建设项目及进展

(一)GIX国际化创新创业平台全球创新学院(GlobalInnovationeXchangeInstitute,简称GIX)

GIX是清华大学在美国设立的第一个实体校区,也被称为“走出去的清华园”,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里程碑。清华大学国际化创新创业平台依托GIX,发挥其国际化、项目化、融合化的突出特色,建立多元资源深度融合机制,形成从跨学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到项目孵化的全环节实训新模式,打造培育战略性原始创新和国际化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示范基地。

1.项目建设进展及成效:

平台建设内容包括全球创新智能空间、实训中心、机电实验中心、软件库与国际创新创业加速器。清华正在进行高沉浸感、全球分布协同的多模态研讨空间硬件平台建设,并进行应用试验;实训与实验中心的办公与实验环境建设已经初步完成,能够开展项目驱动的实训任务;为支持创新创业加速器建设,拟在西雅图成立TsinghuaGIX发展中心,引进相应资源。

(二)国际化双创医药平台

清华新药创制中心是由清华大学药学院主导、多方协同建设的一个开放式、国际引领性的创新创业平台,通过聚集全球资源,推动新型药物与疗法的研发及关键新药技术的突破。作为清华大学双创示范基地的载体之一,中心将引入国际前沿的创新创业经验,探索独具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打破高校的物理界限,创建面向清华师生、校友、研发型及创业型医药企业等高度交叉的开放性创业社区,借助学界与工商业界的深度交流与融合,开展以新药研发及市场应用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
1.项目建设进展及成效:

清华大学“服务于双创教育的创新医药平台”自成立以来,着力落实平台在创新医药领域的引领、培训、服务、孵化功能,建成一个高效运营、功能完善、拥有杰出医药研究和产业孵化能力的全球一流医药服务平台。

(三)跨学科创客实践平台

清华大学“服务于双创教育的跨学科创客实践平台”将充分发挥在人才水平、科研实力、软硬件基础条件、教育理念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大胆创新,旨在形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面向全社会开放。

1.项目建设进展及成效:

(1)工作举措:①重点工程建设,打造服务于双创教育的创新生态环境、服务于技术创新辅修专业的共享平台、面向工业4.0的智能制造平台三大主体;②双创教育研究,围绕双创课程、辅修专业、教育方法展开;③教育机制创新,涵盖双创教学管理、人才激励、创业支持体系等层面;④辐射模式探索,包括资源共享、教育培训、竞赛活动、联盟推广等方式。

(2)主要成效:首创了创新辅修专业这种深度的双创教育模式;开展了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双创活动;孵化学生初创团队成果显著。

(四)在线教育与实践平台

“双创在线教育与实践开放平台”依托学堂在线平台的优势力量,建设“中国创业学院”频道,依托平台规划、设计、制作、运行、推广一批优质创业创新在线课程;建设创业创新教学体验示范基地,提供从课程制作到创业实训的一系列创业创新教学服务,将推广基于优质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示范引导教师们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优质在线课程,鼓励学生线上学习知识点,线下侧重学生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建设创业创新孵化器,建立幸福科技发展中心将在增强创新心理健康素质、激发创造力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幸福感。通过建立创业创新孵化示范区,主要为高校科研人员、大学生创业者、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寻找一个合理的转化渠道,基于市场化的探索,打通高校成果与市场之间的隔阂,为科研成果产业化提供一个新途径。

1.项目工作进展及成效:

(1)清华HLab“幸福科技全球创新挑战赛”,召集300多支团队参加赛事。(2)支持双创学习,组织和接待了1500人次的双创心理学现场体验参观活动,将积极心理学在创新创业领域的意义进行了普及和推广,促进双创学习等。

 

(五)双智双创开放平台

“智能芯片+智能硬件”创新创业开放平台面向社会开放,所瞄准的技术服务对象是新型智能硬件以及作为新型智能硬件产品核心的智能芯片领域的创新创业企业以及科研单位的创新创业团队,为智能芯片+智能硬件的开发提供的设计、加工与集成、测试与分析等全方位技术服务。

1.项目建设进展及成效:

目前清华大学服务于“智能芯片+智能硬件”双创开放平台,正在依托清华大学微纳加工平台的现有设备能力,采取“边建设边服务”的方案,积极主动开展“智能芯片+智能硬件”双创开放服务,在大型设备开放、关键技术支撑和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对双创企业进行支持,目前平台支持的包括地平线机器人公司、北京麦哲科技有限公司、易迈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双创企业。为了进一步提升平台基础设施水平,增强平台支持高水平“智能芯片+智能硬件”创新创业的服务能力,平台正在按照项目规划开展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平台基础设施水平并完善关键设备。

 

 

上海交通大学

让学校成为双创最活跃的细胞

三个场景破译双创教育密码

 

一条马路十几米的宽度,构成了大学生创业从校园到社会的距离。站在上海沧源路北首看,东边是上海交通大学,西边则是创业园区零号湾,这个成立才一年半的园区集聚了300多个创业项目,100%具有“交大元素”。

一、零号湾:把大学生创业“扶上马送一程”

【场景一】零号湾2号楼底层有一片开阔的办公场地,四周放着7张大办公桌,各有五六把椅子,场地中间用玻璃隔出两个半封闭的小会议室,这就是“哇咔足球”创业团队的办公场地。看上去简陋寒碜,该团队却已获得1000万元天使轮投资,在上海、北京等4座城市运营着30多块足球场。
零号湾由上海交通大学、闵行区政府和上海地产集团三方合作共建,政府出地,商业机构运营,大学的人才与科研资源则在这里发生创业的奇妙反应。零号湾与上海交大只有一路之隔,可以称得上是为这所大学量身打造的创业助推基地。

零号湾首席运营官徐哲泓介绍,自2015年6月建成以来,零号湾接纳的创业项目从29个猛增到300多个,全部具有“交大元素”,或者创业团队包含该校学生、校友,或者是与交大有关的科技项目在这里孵化。

吃饭有食堂,住宿有较市场价便宜一半的创业公寓,开会有免费会议室,入驻半年内免租金……零号湾提供几十种精细化服务,把大学生创业者“扶上马送一程”。上海交大将“双创示范基地”部分建设经费投到零号湾,建立实验室等公共平台,为创业者所共享,部分校园设施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向他们开放。

“哇咔足球”核心团队8人中有包括总裁在内的4名上海交大校友。副总裁向冀说:“零号湾可以拎电脑直接来办公,服务条件非常好,生活设施也很便利;团队过来不久,工作人员就协助我们注册了公司,这些都给我们节省了成本、腾出了精力。公司发展迅猛,势头良好,这里面有零号湾的一份功劳。”

二、创业小红亭:在校园里尝试创业的滋味

【场景二】远看像报亭,走进来似水果摊,但除了苹果、香蕉,还有生菜、小青菜、萝卜、黄瓜等新鲜蔬菜,并供应葡萄酒。这里是上海交大第三餐饮大楼旁边的“思源地”创业点,当令季节会优惠供应来自农生学院种植基地产出的葡萄、樱桃、猕猴桃等,不仅口感好,而且不用农药化肥,绿色环保。

自2015年春天以来,上海交大将校园书报亭从经营者手中收回,开辟为“创业小红亭”,面向全校创业团队开放,为学生提供创业的练兵场。这里场地免租金,并给予相应奖励资金支持,让优秀的创业点子变为师生提供生活服务的公司。如今,“创业小红亭”在全校已有5家。“思源地”运营团队共有4人。农生学院学生董肖前不久加入进来,与本校多肉协会、红酒协会等联系,拓展业务。他说:“除了学习,我的绝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这里。与一般的助管工作相比,在这里相同的时间投入只有一半产出,可是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历练,收获一份敢于担当的责任心。”

上海交大学生事务中心勤工助学办公室对“创业小红亭”按季度进行考核,每年对入驻者进行动态调整,优秀者与合格者可以得到一定金额的奖励资金。目前“创业小红亭”已进行到第二轮,一家创业团队因经营项目与校园生活服务关联度不大等原因退出。正在运营的其他项目涉及美甲美妆、餐饮、军事文化体验等。

三、氛围营造:构建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场景三】始于1999年的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业计划如今已进行到第18届。不久前,第18届大赛决赛举行,一批创业项目展示了市场潜力,评委们进行评比,最终专注于无纸化办公的“申请通”项目荣获金奖,得到1万元奖金,若干项目获得银奖、铜奖和优胜奖。

上海交大通过课程、比赛、沙龙、实践平台等各种途径,构建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营造敢创业、能创业的氛围。该校党委副书记朱健说:“让创新成为凝结在学生血液中的一种精神,让创业成为学生生命中一种力量的迸发,已成为交大校园创新创业文化主旋律。”

得益于“课堂学习—校内实习—社会实践”递进式的科研培育机制,上海交大逐步引领学生走进创新前沿。该校ACM班被称为“世界冠军摇篮”,从这里走出的毕业生戴文渊参与创立了中国通用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企业“第四范式”,林晨曦则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企业依图科技的联合创始人。

在制度保障方面,上海交大明确,可聘请有丰富创业指导经验、有一定学术基础的校外企业家担任创业“高级讲师”和“教授”,承担若干门创新创业课的授课任务。完善把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获奖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申报长聘教轨“学术要件”的政策保障,鼓励和引导更多教师关心和指导学生创新创业。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计划建设学生创新中心,下设创新能力训练平台和创新孵化平台,每年将接收8000多名学生参加实践。2017年起开设“技术创业”“金融创业”方向第二学士学位,探索开展技术创业的研究生国际项目,让更多学生接受系统的创业训练和培养,为今后创业奠定基础。

 

 

南京大学

创”为魂“五四三”双创模式解析

 

“作为以文理学科见长的高校,南京大学探索出一种与工科院校不同的‘五四三’双创模式。”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说,学校通过“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搭建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融合”平台,促进成果转化孵化,加强校校、校地、校企“三个协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有序对接。

近年来,南京大学将“问题导向、原创科研、学科交叉与创新链建设”作为源头技术供给侧的改革重点,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十百千工程”和文科“双重计划”,其中的核心就是“聚焦问题、聚力创新”,打通重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通道。

2017年3月初,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张异宾先后前往盐城、昆山、常熟等地,为当地政产学研平台加入南京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阵营挂牌。在校内,学校同步开展科技体制改革,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围绕国际学术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创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2016年,平台总经费达2.59亿元,其中服务总收入达1.99亿元。

目前,南京大学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建设政产学研平台24个、组建247个研发机构及技术创新联盟,涵盖多个产业领域,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创新引擎。平台产业化支撑的相关科研成果,获得2016年国家级科技奖励4项,实现了成果转化与学科的互哺共赢。

一、平台支撑,大刀阔斧赢得双创空间

2016年10月12日,南大人用自主研发的相机与李克强总理拍摄了一张与众不同的全景照片,这一天也是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的第一天。2017年4月,研发这款相机的公司创始人、南大2014届本科毕业生刘靖康入选福布斯2017年30岁以下亚洲杰出人物榜单。

在南京大学的校园里,有着很多这样的创业项目和创业人正在萌芽。2016年10月,位于仙林校区内、面积3000平方米的“科创之星”大学生众创空间正式启用,面向全校师生及校友开放。而早已开放运营的大学生创业园、科学园在双创浪潮下也重整资源、焕发生机。2016年,仅大学生创业园就获得各类投资6110万元。

“从实际情况来看,要求学生都创业不太现实,但通过这些双创平台,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工作,都会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南京大学副校长王志林说,学校的双创教育特别注重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构建了分层次、分阶段、分群体推进的课程、讲堂、训练、竞赛、成果孵化“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南京大学共支持学生创业项目团队391个,其中58个创业项目获得天使投资,累计带动大学生创业超过1100人。

二、机制改革,重点突破“最后一公里”

2015年5月,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后的第二天,南京大学就专门召开学校党政联席会议,集中学习国务院文件精神。经过充分酝酿,《南京大学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随即出台。陈骏说,双创基地的建设就是为切实解决双创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供经验与示范。

2015年,南京大学率先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聘请知名科学家、企业家、行业专家、风险投资家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授课、项目和竞赛指导教师,建起了一支稳定的创业导师队伍。对在双创教育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南京大学改革评价体系,充分肯定其对创新创业教育所做的贡献。如对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参与创新创业成果孵化等工作的教师,在教学工作认定时予以考量。在奖教金评审中,专门设立“创新育人奖”,用于表彰参与创新创业教学的教师。

2017年,南京大学专门出台《关于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指导意见》,将科研人员获得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提高到80%,对成果以无形资产投资方式形成的股份,80%归研究团队所有,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

 

 

四川大学

下血本”帮学生圆创业梦

向学生免费提供商铺,腾出科技园给创业学生团队

 

四川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冯军帅,大学时常常做一个美美的梦:左手一挥,启动了实验室里所有机器,右手再一挥,机器停止转动。他得意地笑着离开实验室,手一指,电灯“啪”地灭了,再一指,门“嘭”地关了。

一梦方醒,他发现自己已经研究生毕业,而且成了一家年产值近千万元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更重要的是,曾经的“美梦”,也已通过他所在公司研发的物联网成为现实。

冯军帅说,他从来没有想过,整天在实验室埋头苦干的“理工男”,也能和创新创业扯上关系。在激流勇进的双创大潮中,从一个爱幻想的普通大学生成长为创新创业的实干者,冯军帅实现了从“梦蝶”到“破茧”的嬗变。

一、构建双创“四重境界”

冯军帅笑称自己有强迫症:“上大学时,每次做完实验,都要一遍又一遍检查设备断没断电;有时候都下楼了,还要跑回去,检查实验室门有没有锁好。”他开始设想:“如果有一种软件能控制所有设备,那该多省事!”这样的想法让冯军帅走上了创新创业之路。

“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冯军帅说。由于经常要做开发测试,场地成了大问题,只能天天在教室和实验室“打游击”。在学校教务部门的帮助下,冯军帅申请到了一处30平方米的固定实验场地。“后来,这样的帮助成了常态。因为不同的团队有不同的需求,学校就以教务、团委、学工等部门牵头,形成了一个资源统筹分配的枢纽,协调各部门为学生双创做好服务。”

2015年,四川大学因为“一条街”而火了一把。面积达3679平方米的江安校区商业街店铺被学校统一收回,免费提供给了一群创业的在校学生。不仅如此,学校还把位于中心城区望江校区的一个科技园,腾出来给创业初成的学生团队。

在四川大学校长助理、学工部部长郭勇看来,不同于普通的创业孵化器,学校的商业街、科技园定位就是学生双创实践场地。“我们的重点不在于学生能把企业办得有多大,而是给他们梦想照进现实的机会。”

对冯军帅来说,这样的机会实在太宝贵。去年,他的物联网公司入驻学校科技园,双创企业的身份也给了他许多与学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机会,他笑称自己已经“修炼”到了四川大学双创的“第三重境界”。

近年来,四川大学为学生双创构建了“四重境界”:一是双创课堂,主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和基本技能;二是实践训练基地,给学生提供从想法到实践的机会;三是双创科技园,给初创企业的学生团队提供发展和成长的空间;四是双创科研院,各类科研资源的集中地,帮助学生进行成果转化、对项目进行深度开发。

二、跨出校门的学生团队

2016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4级研究生王成弟,凭借其团队的“云病理共享平台”项目,获得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曾在华西医院实习的王成弟发现,到这里就诊的病人往往已经跑遍了全国各级医院,得到了多个诊断结果,吃尽了苦头。看着这些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王成弟想帮助他们,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诊断是一个节点问题,关系到病人能否得到低成本、高效率的治疗。”王成弟说,有数据显示,目前80%的病理医生集中在三甲医院,而传统的病理诊断又非常耗时耗力,这就造成了“基层医院门可罗雀,优质医院一诊难求”的难题。

“所以我们尝试用互联网思维,实现病理诊断时间和空间的分流。”王成弟解释道,一是搭建“病理医联体”,通过网络会诊、医疗信息共享等方式,把基层医院和三甲医院紧密联合,减少患者就医成本;二是通过数字切片扫描,把病历转变为电子图谱,通过大数据比对,基本确认病情病况,病理医生只需复查确认,这大大提高了病理诊断效率。

“事实上,对于一群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个项目做起来非常困难。”团队指导教师包骥说,尤其是学生提出的“切片扫描”“数字病历”,涉及到图像分析识别领域一些前沿和难点问题。所以,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学生团队通过学校,邀请到了在该领域极有造诣的郑众喜教授和电子科技大学的李纯明教授坐镇指导。“我们的团队不仅跨出了专业,还跨出了校门,技术支持堪称豪华。”

“兼容并包不仅是我们的学校精神,更是我们双创的一大特色。”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说,川大每年投入2000余万元举办国际课程周,让每个学生都能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直接交流互动,共同进行双创实践和专题研究。2012年以来,学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类全英文课程657门,每年受益学生超过3万人次。

三、双创的核心是鼓励学生实践

去年,CEO冯军帅又多了一个头衔——四川大学创业导师,他与学校合作建设开放实验室。

“在这个开放实验室,我们把物联网平台贡献给同学们,让更多的想法得到实现。”冯军帅说,就像嫁接一样,他们的物联网平台就像母树,而同学们的想法就像要嫁接的枝条,最后会结出各种各样高品质的果子。

四川大学教务处处长张红伟介绍,根据开放实验室的要求,目前,川大的所有科研资源、实验仪器设备资源面向本科生开放,学生可根据研究兴趣,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等计划。学校每年投入1500万元,专门为学生设立“异想天开基金”“自主研究项目基金”。“申请没有门槛,我们不要求学生必须有成功的成果出来,因为即使失败,他们也会有所收获。”

“鼓励学生去创业、不好好学习就是本末倒置。”“双创就像一场轰轰烈烈的跃进,注定掉一地‘鸡毛’。”……针对当前舆论的一些声音,四川大学副校长步宏表示,过去大学生实践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川大通过双创,正在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把过去缺少的东西补回来。“双创的核心,是鼓励学生学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锻炼、去实践。创业中的‘业’,不仅仅是企业,可以是科学研究事业,也可以是更好的人生。”

“双创实际上给我们的大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倒逼我们去改革。”谢和平说,在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这两年,川大实施了“非标准答案考试、取消60分及格”的学业考评体系,实行动态及格线。“不是简单地去考学生背了多少、记了多少,而是要考学生思考了多少、领会了多少。只要学生有好想法、好创意,我们就鼓励、就给高分。”

 

注:文章由伯马创业整理始发

电话:010-62795508

传真:010-62795568

邮箱:ieeac@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伟清楼605室(100084)

© 2020 The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lliance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775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