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张大良等人深解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绝非一场创业运动

2016-10-21

(文章转载自创业基础:https://www.sohu.com/a/116759070_355090)

 

导读

 

每年700多万大学毕业生,究竟有多少人投身其中?

2014年,只有48万。但今年,这个数字极有可能因为一纸刚刚下发的文件出现井喷——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到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打出了一套涉及高校课程、考核、管理、师资建设等的改革“组合拳”。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简单教学生开公司、办企业,而是将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高教质量、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14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高教司司长张大良等相关负责人如此解读《意见》。

 

“休学创业”绝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部

《意见》刚刚发布,便因一系列重磅举措引起媒体广泛关注。其中,最常被引用的高频词就是——休学创业。但这也随之引发了公众担忧:创新创业,一定要离开校园滋养?

张大良并不认可部分媒体对“休学创业”的过分渲染。他一直强调的两个字是“培养”,提升培养质量、补足培养短板、汇聚培养合力,“是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其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

“这并不是单纯地鼓励发起一场大学生创业的运动,而是指向高校育人核心。”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强调,《意见》体现的都是“向学”导向,“如其中非常关注学术创新、科研攻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等问题,有助于形成管理者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也只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培养出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将成撬动高教整体变革突破口

教育部高校学生副司长荆德刚一直强调,《意见》“问题意识导向特别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教育理念滞后、结合专业不紧、教学质量不高、指导帮扶不力、文化氛围不浓等问题,教育体系亟待健全。”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贵芹则指出,一系列举措将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撬动高等教育整体变革的突破口。

最显而易见的变革,体现在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上。《意见》规定,高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并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推出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等。

 

深层次的变革,则体现在蕴含在课程其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改变。

“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张大良直言,“高分低能”的积弊阻碍创新创业人才的涌现,未来考试将“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

“高校要聘请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的授课教师或指导老师。”刘贵芹则透露,各高校要制定兼职教师的管理规范,同时在各个高校聘请兼职教师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全国性的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杨斌表示,这将进一步推动高校正在进行的人事制度改革,“高校教师有科研、教学序列,但我们越来越发现,亟需实践系列。清华建筑系去年一次性聘请了16位在职建筑师指导学生画图,这对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大有好处。”

 

高校评估要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怎么样

 

要想推动政策落地,高校积极性又该如何保证?

“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张大良表示,各高校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教务部门牵头,学生工作、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此外,还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情况列入本科、高职高专、研究生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重点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政策梳理:聚焦创新创业教育“三大难”

一直以来,缺资金、缺经验、缺技术是羁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三大难”。《意见》对此进行了回应。

1、谁来教?

  • 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

  • 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

  • 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形成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2、钱哪来?

  • 部委属高校按规定使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在校学生开展创新科研

  •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奖励基金,奖励对创新创业教育作出贡献的单位

  • 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

3、怎么教?

  • 加强专业实验室、创业实验室等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

  • 建好一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

  • 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专家视点:创新创业教育不应局限于大学生培养

《意见》突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但其对主要任务和措施的描述更侧重于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促进大学与社会的融合,增强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适用于高校,也适用于社会。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高校需要更加开放,让企业家进校园,让大学生的创业更加面向校外乃至全球市场;需要把握时代提供的机遇,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深化改革,创新资源整合,为社会创造价值,促进社会进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源于网络,我们对于网络内容的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62795508

传真:010-62795568

邮箱:ieeac@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伟清楼605室(100084)

© 2020 The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lliance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775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