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2019年年会论文
评选结果的公示
各有关高校、研究机构:
为配合2019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年会,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举办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论文征集活动,把握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沿理论和现实问题,总结、交流、推广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促进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探讨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论文自2019年8月29日开始征集,截止到9月30日,共收到105所高校229篇投稿。经评审专家组审议,评选了一等奖15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25篇,优秀组织奖3个。详细名单见下表:
一等奖 |
||
论文名称 |
作者 |
学校 |
慕尼黑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管理+”培养计划为例 |
李现平、杜霞、孙奕 |
清华大学 |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创业团课”的运用与方法 |
王渤洋 |
南开大学 |
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素质研究 |
李灿、邵进、庄明科、叶初阳 |
南京大学 |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创业型助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
李滋阳、王海军、周以林 |
江苏大学 |
“双创”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多主体融合对接机制分析——学校教育、工程实践与创新网络融合视角 |
熊勇清、李旭 |
中南大学 |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 |
朱翠兰 |
东北大学 |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中的高校青年教师文化素养探析——以同济大学青年教师202份调查问卷为例 |
王娇楠、刘博、毛欣越 |
同济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四螺旋”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重构与探索 |
王小华、陈立斌、张泽、张炜丽、候毓林、梅红 |
西安交通大学 |
大学生农业创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
汪红梅、赵敏娟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基于“PAD课堂”的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王昊禾 |
安徽建筑大学 |
创业指导过程中导师服务价值对创业者胜任力的影响研究 |
刘凤、张明瑶、余靖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带一路”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演化机理及路径 |
郑庆寰、盛宝莲 |
华东理工大学 |
韩国大学生创业支援政策分析——基于“创业先导大学培育事业”及其提升计划的解读 |
王佳桐、朱甜甜、王志强、施永川 |
韩国国立群山大学,温州大学 |
欧盟创业能力框架(EntreComp)实施进展与启示 |
杨楠、张炼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 |
美国社区学院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内涵、特点与启示 |
刘喻、刘桂芳、白欢 |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二等奖 |
||
论文名称 |
作者 |
学校 |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为例 |
郭凯、刘畅、郄培、刘书昌 |
北京邮电大学 |
基于循证教育的专创融合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复旦大学新工科双创学程为例 |
林青、胡波、姚凯 |
复旦大学 |
高校学院层面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
冯晓东、孙伟 |
华中科技大学 |
“双一流”背景下竞赛创新示范中心协同混合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周宏蕊、霍楷 |
鲁迅美术学院、东北大学 |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培育的四维向度 |
张媛 |
山东大学 |
EducatingtheInnovativeandEntrepreneurialIndividualinChina |
NajaMorellHjortshoej 海娜 |
AarhusUniversity 丹麦奥尔胡斯大学 |
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基本遵循——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 |
冯国营、李庆亮、王亚南 |
山东农业大学 |
微课在高校编程语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构建研究 |
李鹏、孙英丽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基于“虚辅-实操-创新”理念的工程训练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
潘旭东、霍红、曾昭阳、刘佳男、雷呈喜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德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主培育及演进对比分析 |
吴洁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创新实践与实践创新——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建筑学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构 |
薛名辉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专创融合模式下高校通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研究 |
吴海娜、籍亚玲 |
东北大学 |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述评 |
李茜 |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贸易投资代表处 |
基于性格模型的女性创业影响因素研究 |
刘小兵、马瑜 |
中华女子学院 |
基于“三方联动”视角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与改革研究 |
王青迪 |
宁波教育学院 |
基于panel模式的创新创业课堂互动教学创新研究 |
陈德权、时靖琪、金子涵 |
东北大学 |
网络双重嵌入与大学生新创企业绩效:双元创业学习的中介与自我效能的调节作用研究 |
徐占东、杨道建、李卓纯 |
江苏大学 |
国内外创新创业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研究 |
刘世贞、王帅晔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共青团服务双创教育供给侧改革策略研究 |
朱建良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探究 |
田惠怡、宋萍、孙林 |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
三等奖 |
||
论文名称 |
作者 |
学校 |
知识型创业人才培养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
国睿 |
山东理工大学 |
依托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提高生物工程专业非技术能力的培养探索 |
高淑红、王启要、白云鹏、张晓彦、庄英萍 |
华东理工大学 |
理念•视野•探索:连线斯坦福大学的创新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探索 |
丁晓蔚、张开翔 |
南京大学 |
精准对接,分层推进,促进产学研快速有效深度融合 |
韩敬华、田丰、冯国英、邰明松、吴俊、雷印杰 |
四川大学 |
基于OBE导向《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金课高阶品格形成的探索 |
包文莉 |
辽宁科技学院 |
大学生时尚创意类创业质量提升路径探索——以东华大学为例 |
张金鲜 |
东华大学 |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创新创业理念及其启示 |
贾蓬 |
东北大学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六五五”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
邓张升 |
北京科技大学 |
深化课赛践一体化育人模式,推动双创教育内涵发展 |
张红伟、吴迪 |
四川大学 |
民航院校飞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探究——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
李记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地方高校项目制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 |
农婷 |
广西财经学院 |
从文化创意与资源到文化消费与输出——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成果孵化探究 |
王衍婷、李楚瑶 |
吉林艺术学院 |
基于新型汽车产业特色的职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
高文嫱、马旭东 |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
多重分析方法下的大学生创新型创业能力评价研究——基于福建省大学生初次创业的案例分析 |
曾宪枢 |
泉州师范学院 |
校企合作背景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 |
王帅帅、吴连军、李庆亮 |
山东农业大学 |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格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 |
肖晗 |
华中农业大学 |
以三角形模型看创新项目发展——以车牌识别管理小程序开发项目为例 |
田晓凡、李传秀、岳光纯、李范、钟博、鲍致远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地方高校构建“四三四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余柏林、赵志国、唐洁方 |
淮阴工学院 |
高校创客教育的现实瓶颈与优化路径——基于“互联网+”视角 |
刘带、赵三银 |
韶关学院 |
广东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
朱一鸣、王宇能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CIGE”理念的广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申雪凤 |
广西艺术学院 |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兼谈“国创计划”内涵建设 |
纪多多 |
天津商业大学 |
结合体育专业特色构建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架构 |
陈星 |
首都体育学院 |
基于湖北经济发展结构的高职特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王凯文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
中英两国高校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
张天华、柴丽娜 |
渤海大学 |
优秀组织奖 |
||
东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南京大学 |
本届获奖论文将在2019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年会上颁发证书,请论文作者(至少一人)注册参会,不在年会领取获奖证书者视为自动弃权。全部获奖论文均有资格在《创新人才教育》杂志特设的“2019联盟年会专刊”上发表。后期发表事宜,将由研究中心秘书处与论文作者具体联系。
以上获奖名单如有异议,欢迎电话咨询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秘书处
联系人:徐杨巧
手机:18610175677
附件一:2019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年会通知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
2019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