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学者【名家录】“知行合一”践行公益创业教育17年——记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汪忠

2021-08-25

栏目先导

创业是寻求机会并实现价值的过程。公益创业(社会创业)是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它是狭义所指向的创办企业的“创业”定义的升级版,公益创业是为了创造更美好世界。

——汪忠

 

 

 

个人简介

汪忠,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大学中国社会公益创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1994年,获四川大学学士学位,2001年硕士毕业于湖南大学。受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的思想影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从2004年起和海内外华人一起进行社会公益创业理论与实践的工作。2010年6月,他博士毕业于湖南大学。2012年,他在合肥工业大学做博士后,师从杨善林院士;2013年-2014年,他在英国社会创业教育排名第一的北安普顿大学做访问学者,师从英国女王创业奖获得者Simon Denny 教授;2016年1月,他到牛津大学接受国际创业教育培训。

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创新创业管理、公司治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与绩效评价、营销管理。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3项;参与国家级、部省级科研项目10多项。他在《经济学动态》、《南开管理评论》等重点期刊和CSSCI源刊的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有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全文中心收录。他主编或参与编写教材、专著10余本,包括《创业学》、《公益创业学》等教材。

他担任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英国NCEE创业培训师、全国政协文教卫首届中国社会公益创业导师;全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湖南省青年志愿协会副会长、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湖南省教育厅创新创业导师;省、全国挑战杯评委、“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评委;联合国KAB创业教育年会、平安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联合国国际青年日全球可持续发展领袖论坛等的演讲嘉宾。

他指导的项目曾获得中华慈善奖、全国青联诺基亚金奖、KAB微创业金奖、挑战杯金奖等奖项。指导学生获2018年、2019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取得学校全国总决赛金奖零的突破。

 

一、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智”

汪忠负责的课程——《创业基础》(社会创业)获得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奖项。这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一门选修课程,选课全靠“抢”,很多抢不上课的学生,还会去“蹭课”“旁听”。

为何这门课程有如此的魅力呢?

有想法,不知如何实现,有热情,不知从何入手。很多大学生在刚开始创新创业的时候,都是这样的“小白”“萌新”。《创业基础》(社会创业)课程就像是一盏灯,替每一个对创业创新事业有兴趣的同学照亮前方的路。在这门课的帮助下,很多学生走向了“创业创新”大路,实现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这门课程集结了曾德明、李家华等多名“大咖”老师,是一门“知行合一”的课程,这一点,根据课程的考试要求就能看出来——期中考试,主要考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学生们自由组建小组,每组利用100元的启动资金,进行“创业试水”。

这门课的实践性和趣味性的确吸引了很多学生。学生们通过亲身实践了解了创业过程,但它之所以能够获得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大奖,更重要的是它创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线下课程不同,该课程结合了线上和线下课程,线上教学鼓励学生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拓展了学习的宽度和广度;线下教学则通过面对面交流讨论、走出课堂深入实践的形式,教会学生们如何学以致用,拓展了学习的深度。

在《创业基础》(社会创业)课程中,老师们花了很多精力在学生们心中播撒“公益创业”的种子。虽然公益听上去不具营利性特征,看似和创业自相矛盾,但是“公益创业,也叫社会创业,并不是说让大家不赢利,而是在赢利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它兼顾了个人和社会环境、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

由汪忠等主导创立的“滴水恩公益创业协会”,是湖南大学公益创业教育探索中的重要一步。其中,滴水恩的骨干成员苏锦山的故事可以很好的反映出滴水恩的发展轨迹。在大一时,苏锦山协助创建了滴水恩公益创业协会(非营利组织);在大二时,他申报参与公益创业研究项目,即湖南大学SIT重点项目”校园‘尤努斯’“——小额信贷实验室;在大三时,他参与的公益创业竞赛项目——滴水恩大学公益创业孵化有限公司获得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在大四时,他负责运作滴水恩创业孵化有限公司。本科毕业以后,他被保送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他作为选调生进入公务员行列,进行在岗创业。这也反映出由于公益创业门槛低,所以成活率高,内容、形式可以更加丰富多样,便于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公益创业教育的成果通常以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志愿公益活动和公益创业研究四种形态呈现。

运营至今,“滴水恩公益创业协会”已形成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授人以业—授人以智的完整模式:

在授人以鱼方面,创建了滴水恩公益基金、内蒙古学子奖助基金、桐城关爱女孩网,累计帮助8000余名寒门学子。 

在授人以渔方面,搭建滴水恩公益实践平台,积极开展1500余场公益创业活动,公益受众达100万余人。 

在授人以业方面,项目团队积极帮助大学生公益创业团队,提供课程培训、赛事指导、运营指导、基金支持,累计培育出100余个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项目团队多位成员荣获国家领导人接见,非遗文化传承人王钊获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杰出学生代表魏啸宇获李克强总理亲切接见。

在授人以智方面,创建“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开展公益创业理论研究活动,项目核心团队累计出版了10余本公益创业相关教材,2016年12月,《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项目公益受众达1000万余人。 

 

二、滴水恩公益创业教育项目──践行公益创业教育17年

滴水恩是由汪忠等人核心参与的公益创业教育项目。滴水恩公益创业教育项目以社会价值增长为目标,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导向,构建“公益+就业+创业”,“育人+育项目+育平台”基于集群产学研公益一体化的独特公益创业教育模式,创建非盈利、志愿公益活动、社会企业和产学研混合型四种组织,以授人以渔(公益助学)+授人以业(项目孵化)+授人以智(教学研究)四个层次构建公益创业教育生态体统,结合教学、研究与实践,由低层次公益跃向高层次公益,标本同治解决社会问题。

 

滴水恩公益创业教育项目公益模式

 

之所以成立该项目,是因为考虑到社会痛点即世界需要公益——贫困、失业、老龄化困扰着所有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就需要开展公益项目。但传统的公益项目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就要实现传统公益的创新升级,建立基于集群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公益创业教育。

升级、创新型公益图示

 

滴水恩项目正是构建了这样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的公益创业平台。从地域影响上看,该项目对全国公益创业具有一定的推动力,现在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关注公益创业。例如山东创建的东儒公益创业社、一心一意公益创业团队,广西成立的广西师范大学公益基金会,陕西西北大学公益创业协会,都是滴水恩推动或受其模式启发而创立的。从人群影响来看,它使得大学生通过参与公益事业,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增强其动手能力,对事业发展也有很大帮助。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助力青年成长,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发展。

 

三、公益创业是创业教育2.0

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个性、心理意识、创业技能、专业知识等全方位,多领域素质的“系统整合性”教育活动。教育者应当注重开发学生创业精神和提高创业技能的同时,使其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提高发挥作用。

汪忠认为,公益创业教育对于社会具有积极性作用,是创业教育的继承和革新。根据哈佛大学教授史蒂文森对创业的定义来看,创业就是一个突破现有资源寻求机会并实现价值的过程。同时,创业有很多维度,创造物质财富也叫创业,创造精神财富也叫创业,为自己或他人或社会创造价值也叫创业。公益创业不仅仅能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也可以创造社会价值。同时公益创业更适合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因为它门槛低,内容形式丰富多样,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公益创业是利己和利他的结合,创业的公共利益导向,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市场的不足和缺陷,公益创业是创新创业的升级版本。

公益创业教育体系包括教学、研究和实践体系。国外从全校层面来讲,英国的北安普顿大学,该校目标是2015年在公益创业领域成为英国高校的第一,北安普顿也是2013年英国大学生最满意的大学,2013年英国大学就业率最高的大学。它是全球唯一的一个以公益创业型大学作为它的战略指导思想的。它是通过公益创业的教学、研究和实践,通过第一、二、三、四课堂的建设,使他们的学生有独特的机会,以发展就业和创业技能,帮助他们在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所以我们创业教育未来的拓展是创业学科建设与第一、二、三、四学堂的协调发展。

从中国的层面来看,湖南大学公益创业教育是中国的公益创业教育的“小岗村”探索。2004年,从SIT计划(Students Innovation Training)《滴水恩资助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的创建》公益创业研究型项目起步,开启了公益创业教育探索道路。

为了更好的发展公益创业教育,汪忠等人提出要从公益创业教育意识阶段、能力阶段、实践阶段和孵化阶段四个阶段逐层递进,注重不同阶段教学主要内容和目标的不同、讲授和指导的侧重不同,从而有效解决教学问题。1.意识阶段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随着层次的提升,逐渐强化指导元素,减少教师讲授的比例。旨在提升职业精神、公益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2.能力阶段通过组织团队活动提高抗压能力、执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实践阶段以实践指导为主,知识讲授为辅,对学生进行公益创业训练,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公益创业规律、减少失败风险、提高创业质量。孵化阶段通过创业计划大赛等形式选拔优秀项目进入科技孵化园,学生在孵化园创业不仅可获得创业学分,而且能提高未来就业、创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公益创业教育四阶段体系

同时,汪忠等人认为在开展公益创业教育过程中,还可以尝试搭建公益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除了建立培育平台和创新实现形式外,还需创建保障体系,以确保公益创业教育真正落地。逐步形成政府、企业、校友网络和社团等诸多要素共同组成的公益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将公益创业教育的支持要素进行系统的整合,构建出全方位、立体式的公益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从公益创业文化培育、教学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制度建设、国际合作交流、管理机构建设和政策文件支撑等9方面建立起完整的保障体系,实现体系创新。

公益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双创教育心得分享

作为最早在湖南大学提出和推动公益创业教育的一名普通老师,汪忠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公益教育创业教育,让我想起贾岛的一首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其中,让汪忠感到最困难的是整个社会对公益创业教育内涵的不理解,观念和意识的不到位。刚开始时,有人甚至冷嘲热讽说,现在就业都难,还搞什么创业,何况是公益创业?

“中国人很喜欢从字面上去理解含义,很多人简单地把公益创业理解成做慈善,目前,没有接触公益创业的人恐怕都会这样理解。”汪忠说,或许应该把它翻译成社会创业可能更好,因为公益创业也需要回报,这样才能生存,但它更加注重社会利益。他认为:“一味强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不现实的,也不可能壮大中国的公益事业。”

汪忠表示,公益创业很容易做的少、议论的多,参与的少、旁观的多。“很多做公益创业的人,经常被挂靠到道德标准上去了,人们对公益创业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在他看来,中国公益创业教育研究才刚刚起步,多数学校对公益创业还比较陌生,学生也觉得新奇,师资、机制、经费的问题不好解决,还需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公益创业教育模式。不过他坚信,公益创业教育现在是“丑小鸭”,但10年后,必将变成“白天鹅”。

当前,公益教育发展也存在一些阻碍,例如有志于公益创业的大学生,也面临社会认同度低、缺乏成熟完善的项目管理执行模式、缺乏宽松的注册条件等困惑。

不过,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大的困难还是在于它要求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作出变革。公益创业教育之所以难推动,根本原因在于,公益创业教育是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导向型的教育,与现在高校评价有点不兼容。

我国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分数+技能”型,教书育人两张皮,而对教师的评价,又只是看发了多少论文、有多少项课题,而不是看能不能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这导致很少有人愿意去关心和推动公益创业教育。如果要真正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融入到教育、教学环节和课程里去,就需要作出深度的、系统性的变革,而不是加减几个学分的问题,这个难度很大。

公益创业教育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提升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在海内外华人的帮助下,经过几代人士努力,湖南大学公益创业教育走出了长沙,走出了湖南,走向了全国,通过线上向下方式走到英国、美国等中国以外的地方。新华社、 CCTV《新闻联播》、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 《中国教育报》、凤凰网、人民网乃至海外媒体美国《侨报》 都对公益创业教育进行过相关报道。

公益创业教育的初步尝试——滴水恩项目起源于2004年的师生共创SIT项目,至今已在公益道路上砥砺探索十七年,项目前身《产学研一体化的公益创业教育项目》获得了公益最高奖项——中华慈善奖,这证明公益创业是具有可推行性的。

目前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社会问题,但现有的大多数的公益活动都停留在浅层次的解决方式上,治标而不治本。以非洲国际援助案例为例,五十年间国际向非洲援助达2万亿美元,但非洲的贫困人数却由1996年3.58亿上升至2020年4.25亿。由此可知,捐钱捐物等浅层次的公益活动并没有解决非洲的贫困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尤努斯提出“只靠捐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以此为鉴,习近平主席提出“扶贫先扶智”;同时联合国也指出,教育是最大的慈善和公益,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靠教育来改变人的思想,因此就需要公益创业教育。

公益创业教育,指进行公益创业所需要的意识、精神、知识、能力及其相应公益创业实践活动的教育,一个完整的公益创业教育体系应当包括教学、研究和实践体系。滴水恩一直倡导追根溯源的深层次公益,力求实现标本同治,构建了基于集群的授人以鱼(公益)、授人以渔(技能)、授人以业(创业)、授人以智(研究)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滴水恩公益创业教育模式,所培育出的各种组织形式形成了资源互补、共生共长的公益创业生态森林, 以独特的公益创业教育模式集育人、育项目、育平台于一体。

疫情期间,滴水恩项目团队不忘初心,为“战疫”助力。项目团队成员刘逸涵发起“壹桌计划”, 打造疫情期间一对一在线辅导公益平台,共汇聚国内外346所高校的2561名志愿者,累计辅导558个深受疫情影响的学生。新华社、人民网、中央电视台CCTV-1晚间新闻、教育部、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等权威媒体均对”壹桌计划“做了专门报道,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发起人刘逸涵被湖南省省委副书记乌兰点赞。

2020年6月,项目团队举办创美·全球创新创业生态云大会,汇聚各方资源共同探讨疫情影响的新形势下包容开放、共生共长、共创共享的公益服务共同体的建立。大会共同主办机构达50余家,邀请“希望工程”发起人徐永光先生等多位知名专家教授参与分享,参与分享嘉宾140余人次,主题模块采取公益免费的形式,收看人数达1万人次。 

项目所在单位湖南大学进行了公益创业教育几十项首次探索,在教学、研究和实践等方面都取得进展,为项目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从第一批参与滴水恩项目的老师和学生开始,滴水恩已在湖南大学根植了可代际传承的公益影响力,它在长沙生根萌芽,一路向北、一路向南,建立多个基地,并且走向国际,项目成员为沙特国王与习近平会晤做相关公益创业工作。

关于滴水恩项目的相关事迹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报道。滴水恩致力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公益创业教育模式,帮助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滴水恩,大海情! 每个人都是一滴水,汇聚成小溪,河流,江海,相信每个人沉默的力量,播撒、扩散爱的种子。让梦飞得更高,让爱走得更远,让公益更有力量!

 

参考文献

1.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智” 这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不一般 (people.com.cn).

2.汪忠,唐苗,吴娟,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年会论文.

3.汪忠:公益创业是创业教育的2.0版本-中青在线 (cyol.com).

 

编辑:姜刚风

审校:徐杨巧

电话:010-62795508

传真:010-62795568

邮箱:ieeac@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伟清楼605室(100084)

© 2020 The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lliance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775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