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学者】专访集 创新创业教育的思与行——记香港城市大学孙洪义博士

2022/1/6

我不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我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伟大事业和创举,我只是一个全身心地专注创新创业教育和研发的普通教师,我也很乐意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心无旁骛地专注教学和研究。

——孙洪义  香港城市大学终身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孙洪义,香港城市大学先进设计和系统工程系终身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任工程管理博士课程副主任、工程管理硕士课程主任、工程创业辅修专业负责人。他的教学和研究方向是技术创新管理、制造战略和创新创业教育等,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技术创新创业》,《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创新创业基础》慕课等课程。孙博士任IEEE工程管理学会香港分会2000年主席,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委员副主任委员。曾任四川省民政厅、温州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创业导师。孙博士任《TECHNOVATION》编委和特刊编辑,《学习与变革国际期刊》和《质量和可靠性管理国际期刊》的编委,在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120多篇论文(创新创业教育论文30余篇)。

 

在没有围墙的大学里邂逅双创教育 

 

01:孙教授,您是通过什么样的机缘接触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分享一下您的经历吗?

1991年,我到丹麦奥尔堡大学读博士。奥尔堡大学是一所40多年历史的大学,似乎名不见经传(实则与斯坦福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一起被认定为世界最佳工程院校)。我第一次去校园,相当失望。因为,学校是开放的,没有围墙,没有大门,没有大楼,这与我原有印象中的大学——高大威武的校门和严密的围墙相去甚远。后面的学习经历却让我受益良多。

在丹麦奥尔堡大学,我除了完成博士学习之外,另一个终身受益的收获是在教学方法上学会了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项目导向的学习法)。这是奥尔堡大学的特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广使用,被视为世界工程教育的典范。奥尔堡大学所有的课程都是以团队项目为依托。每门课(特别是高年级的课)只是头几个星期有课,后面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做项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项目,老师像辅导员一样定期答疑辅导。这种团队式教学方法,正是现在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很幸运在很早之前就亲身体验过、学习过、使用过这样的模式。正因如此,让我有机会把PBL方法发展为“问题驱动”(Problem-driven)的方法,拓展为2PBL,5PBL, 7PBL直至9PBL的教学元素,最终总结为创新创业教育和专创融合的9P元素。

自1986年留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到1994年到挪威斯塔万格大学,再到1998年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我一直教授生产管理,并以技术创新管理为研究方向。后来,我更感兴趣的是创新创业教育,便很想开一门创新创业课。当时,系主任不相信创新创业是可以教的,他让我给他试讲一次。我讲了不到半个小时,他突然打断我说你可以开这门课程。我欣喜至极开始筹备课程……

2000年,我第一次给30名本系的本科生上创新创业选修课。还没开讲,一名姓杨(Patrick Yeung)的同学举手提问“阿Sir, 你创过业吗?” 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我感觉嗓子有点发紧。不记得过了多久,我说我没有创过业,但是你们可以,这门课至少可以让你们体验一下如何创业。开始几周,我都害怕Patrick再问我尴尬的问题。结果Patrick整个学期都很投入,而且他的团队结合他父亲在饭店工作遇见的实际问题,发明了一款“西瓜半自动切水果的机器”,减轻他爸爸和工人繁忙切水果的体力负担,缓解其手臂和手腕的职业病。这次课程让我深有体会——创业基础课真正吸引学生并引入角色的不仅仅是游戏和有趣的视频或者笑话,而是问题导向的模式和方法,尤其是和学生及其家人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后来,我申请香港城市大学的杰出教学奖,Patrick自告奋勇地做学生代表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的创新创业教育之路有惊无险的拉开了序幕,并于2007年获得了第一个杰出教学奖。

创新创业课成了全校《创新创业基础》标杆课程,后来,我又针对硕士研究生开发了《技术创新和创业》,陆续获得了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奖项,并获得香港政府教资局和学校的长期经费资助。过去5年,我承担了大约600万港币的专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科研项目,指导了4名创新创业教育方向的博士和技术创业方向的在职博士生;开发了333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纲模式,PIPE基础课教学流程,专创融合课程设计“六步法”,课程单元设计‘六字诀’以及最近开发的中华心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等,出版了《创新创业基础》教材,制作了《中国文化与创新创业基础》慕课,发表了一些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组织和参加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和会议主旨发言上百场……回想这30多年求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经历,我此刻依然心潮澎湃。

 

9P元素

1)Paradigm-shift   教育模式转变(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再到教学平衡模式)2)Process-guiding  过程导引 (分别对应PIPE,TIPE,PISO过程模型,OBE节点)3)Project-driven  团队项目 (小组,团队,分工社会,创业团队,股权)4)Participation and interaction 参与和互动5)Problem-driven 问题驱动 (社会问题驱动,企业问题,科研问题或技术驱动)6)Proposal 提出出创意方案 (创意4P,Wallis模型,形意八卦图等)7)Product 产品导向(作品,结果,成果)(2D,3D,模拟,模型,原型)8)Plan (创业计划或者实施计划,资源支持) 9)Presentation/pitch (展示,呈现,路演,分享)

创业教育是通向未来的第三本护照

 

02:孙教授,您是如何看待创新创业的?

以前,很多师生都有个疑问——学习创新创业课一定要去参加注册公司创业吗?需要去做买卖吗?如果有条件,是可以的!对这概念的理解关系到内容的设定与学习目的。一般而言,狭义创业(Entrepreneurship)指的是创建企业,包括社会创业(公益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和二次创业(intrapreneurship)。广义创业包括任何组织、事业和任务的建立或执行,包括个人职业发展和教学工作等方方面面。根据Neck和 Corbett教授的调查发现,美国的创业教育比较偏向狭义创业,对偏向广义创业的情况表示理解和勉强接受。《创新创业基础》教材内容的定位从第一版就是狭义创业,即创建企业,具体的说是创建创新型企业的准备阶段。实际上,目前中外绝大部分创业教材,无论准备阶段还是实施阶段,都是教授狭义创业的内容,极少涉及广义创业,大部分教材里面没有广义创业这样的概念,也没有过多的区分狭义和广义创业。但是,创业教育的狭义和广义区分还是比较明显与合理的。狭义的创业教育是指引导学员创建企业为目的的课程与实践,比如,创业实训班,创业高级班,创业MBA班,尤其新创企业管理和融资管理。广义的创业教育是指面向所有学生教授创业理念,思维方法,和创业基本技能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与实践。学员不一定创业,起码不会马上创业,可能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创业。

创新创业基础课学习的目的不要求所有学生马上去创业,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这些能力和精神是21世纪创新人才的基本能力。对于没创业意识的同学来说,创新创业知识是通向未来的第三本护照,如外语、语文和数学一样,有普及的必要;对于一些确实有意愿创业的学生,学习这门课有助于他们扩大视野、培养跨专业意识、系统思考能力和团队沟通合作能力,为其继续学习或进入创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科学性与方法论的思考和探索

 

03:孙教授,结合您的经历,您认为当下创新创业教育的难点是什么?

过去几年,我的《技术创新创业》课程90%是内地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第一节课的学情分析调查发现:80%的学生说他们没上过创新创业课!这个数字我有些怀疑和惊讶。2021年暑假,我应有关研究单位的邀请为三所大学的本科生按照3333模式的示范《创新创业基础》和《工程创新和设计》等课程。我惊讶地发现:第一节课的学情调查依然有50%-80%的学生说他们没有上过创业基础课。

经过三次课程和交流了解到: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教学环节还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有关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方法(比如:项目式学习,团队学习,主动学习、问题导向等)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尤其是上百人的大班和在线教育更有提升的空间。最近的这些考察和交流,似乎可以总结创新创业教育的三个困难和需要:

1)  创新创业基础课的科学性和学术性,具体说就是质量以及新方法的植入;2)  专创融合金课设计的方法论和专业教师的接受;3)  第三课堂大学生创业的真实意愿和相关政策支持。目前,就香港城市大学的情况来看,创新创业基础的科学定位和范围扩展,创新创业辅修专业的设计和运行,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和政策的研究,是我们的主要研究方向,也是我们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

04:孙教授,您深耕创新创业教育多年,能分享一下您的探索成果与经验吗?

记得2018年,美国柏森学院的Neck和 Corbett教授发表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学术性”的文章,文中多处提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性。这篇文章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引起极大地的关注,也非常契合我30年求学经历以及20年来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和实践。目前,我的最大体会是——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遵循科学性和方法论,难点在于怎么推广其科学性和方法论,或许实践论和社会培训更容易促进方法论的普及。

基于此,我开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和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3333®课程大纲,并拓展成PIPE、TIPE和PISO等三个教学流程模式,该方法入选IEEE 《工程管理评论》期刊的“创新创业和工程管理教育国际视野”特刊。

最近,我还开发的专创融合金课课程设计“六步法”、课程单元设计“六字诀”等新方法,把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到课程设计的层面并推广到所有的专业,将专创融合和金课的设计合二为一,避免了新的“两张皮”问题的出现。

目前,我正在开发和整理的中华心学创新创业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创新创业教育在中华沃土吸取多元养分并茁壮成长。

 

关于3333®课程大纲PIPE、TIPE、PISO等教学模式

 

05:孙教授,您刚提到的3333®课程大纲,PIPE、TIPE和PISO等教学模式能给我们分享一下吗?

好的。2015年实施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老师们困惑“创新创业课程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考核,怎样纳入学分?”回答这些问题以及普及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两个纲领性的文件:一个是教学大纲(大纲),另一个是教学方案(教案)。

3333课程大纲系统地区分了创造(力)、创新和创业这三个概念,清晰地界定了“三创”(创意,创新,创业)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对应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活动、学习结果、需要培养的素质能力以及考核标准等教学设计内容,符合世界知名大学目前普遍采用的“基于成果的课程大纲”的设计理念。

根据3333模式,我开发了三门不同性质和不同级别的创新创业的课程模式,即专科,本科的《创新创业基础》的PIPE模式、[i]硕博士层次的《技术创新和创业》TIPE模型和社会创业的PISO模型。为此,我们也开发了配套的课程、教材和国际国内招慕课。

 

 

《创新创业基础》教材根据3333课程大纲模式和成果导向的课程逆向设计方法反复实践和研究,提出了前后衔接、简明扼要的四个学习目标(Learning objectives, LO):LO1: 发现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动眼观察、动嘴提问和探索发现的学习过程;LO2: 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想法,体验动脑思考和创造思维的学习过程;LO3: 设计新产品概念, 体验动手绘制、设计或制作产品(作品)的学习过程;LO4: 编写简要的创业计划书,体验复杂项目中团队合作和沟通的学习过程。 

PIPE®教学模式包括“问题、想法、产品、企业” (Problem,Idea,Product,Enterprise)四大核心部分和四个主要学习阶段(Milestones),对应探索,创造、创新和创业四个方面的能力、思维、方法和精神。它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探索式学习、团队项目学习、行动学习、体验式学习以及寓教于乐等文献详实、反复实践的先进教学理念和具体方法,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其它专业课程都有借鉴意义。

 

 

TIPE模型最早是为了支持香港城市大学参加美国Grand Challenge Scholarship Program大赛的学生设计的,慢慢演变成技术创业课的教学模式。首先使用4W1H框架来回顾以往的技术创业教育模型,然后总结出技术创业的基本因素和TIPE(Technology技术, Idea想法, Product产品and Enterprise创业)模型并阐述了技术拉动(Technology-push)与市场驱动(Market-pull)两种创业模式的根本区别。

 

 

精益社会创业的PISO模型是把精益创业的方法、设计思考的理念和社会创业的独特要素系统地整合起来用以指导社会创业实践。PISO模型的核心要素包括:问题(Problem),想法(Idea),服务(Service)和组织(Organization)。  PISO模型主要集中在创业准备阶段。精益社会创业的第一步是社会调查和发现社会问题。问题驱动是精益社会创业的一个特点,社会创业和商业创业的一个主要区别是解决了谁的问题,而不是解决的什么问题。商业创业关注的是客户的问题和股东(Stockholders)的利益,而社会创业关注的是受益人(Beneficiaries)的问题和社会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的利益,既有社会利益也有经济利益。精益社会创业需要社会创新(Social innovation),其想法和解决方案需要创造思维、需要发散思维、需要脑洞大开、需要新的想法。创新想法不都是灵感一闪,而还有经验的积累、过程、系统、方法和工具。解决社会问题的想法才有社会价值。

 

 

关于专创融合的系列思考与探索

 

06:孙教授,您能分享一下专创融合金课设计的来源与具体做法吗?

专创融合主要是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宏观层面,专创融合是为了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升和改变,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微观层面,专创融合是把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融入专业课里面,打造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专业课或者金课。专创融合比作药方,它的作用包括:

 

 

目前,大部分创新创业课以基础形式在低年级开设的,创业实践班大部分还是小批量的实验班。由于时间和课时限制、规模限制以及专业知识的缺乏、实践环节不充分等原因,创新创业教育的想法和项目很难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只能停留在通识课和通识能力的学习与培养上。只有专创融合,将创新创业的理念和方法融入专业课才有机会建立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打通学业,专业和产业之间的链条,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落地。

专创融合具体融合什么?怎么融合?众说纷纭。比如国际流行的成果导向的教育法(OBE)理念,是专创融合的桥梁和粘合剂,让专创融合变得规范、聚焦和有效,让设计内容可以测量、可以验证、可以比较。但OBE并不是完美的灵丹妙药,它原本是为了克服构建主义,学习为中心而设立的保证学习成果的工具模板与方法;OBE的目标、方法、考核都是提前确定的、一致的、唯一的、严谨的、没有个性的,不需要探索的,而且对高校师生的自觉性和责任心息息相关。“金课”的高阶性要求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形成高级思维。这意味着金课要求的探索性、个性化学习在OBE框架里是行不通的。

专创融合要解决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的教育问题。我们须参考各种方法和理论,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企业需求和社会背景,开发出自己的体系和教育方法。为此,我尝试设计了“专创融合金课设计六步法”和“六字诀”。

“专创融合金课设计六步法”包含对象(Whom, audience)、 目的(Why, aim)、内容 (What:learning objective/outcome) 、方法(How,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考核(How to assess, assessment tasks)、教师 (Who, teachers),提供一个相对系统的融合模式(如下图):

 

 

这六部分如同做菜的原料,搭配在一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专创融合金课设计六步法整合了专创融合的理念、金课的高阶性、创新性和OBE结果导向的方法,形成服务于中国特色的专创融合金课设计,融合创业和专业,避免了专创融合和金课设计可能出现的新的“两张皮”问题。

专创融合金课设计等教学改革必然涉及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课程层面的课程大纲的设计(Syllabus design),另外一个层次是详细的单元的教学设计(Unit design)。根据批判思维,因地制宜和与时俱进的三个原则,对12种比较流行的单元教学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和结构性的对比分析,我总结出一套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同时保持教学平衡、师生平衡的专创融合的金课设计“六字诀”单元教学设计法(如下图)。于此,我提炼出了“入、学、练、用、展、思”六个阶段的教学价值曲线。其中,“引入”阶段开发的思政九宫格矩阵(你、我、他vs家庭、家乡、家国)充分体现了家国情怀,达到设身处地、引人入胜、请君入瓮、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把思政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里面。

 

 

目前,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至少有60多种,新方法还在不断涌现。从专创融合和金课设计的角度来分析,没有哪一种方法是最佳的,都有提升空间和产生新方法的环境和条件。“六字诀”教学设计方法就是在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六字诀”教学设计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弥补了现有方法的不足,综合了现有的单元设计方法,更适合创新创业教育和专创融合金课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学设计(Design of instruction)和学习设计(Design of learning)相互平衡的最新理念,也体现了逆向设计,层层设计的方法和理念,让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创新创业教育和专创融合金课设计的方案落实到每一节课程和教学单元里。

 

创新创业教育下一步的规划与我的使命

 

07:孙教授,对创新创业教育,您下一步的规划是什么?

“双创学者”专栏申报工作帮助我对过去20多年创新创业教育经历和工作做了一次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也让我更加清晰自己未来的心愿和使命。在未来一段时间,香港城市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和我个人的教研展望规划如下:

1.《创新创业基础》的提升和修编。我主编的《创新创业基础》教材已使用几年了,现在是时候准备修订了。第二版增加了创业伦理、社会创业、商业模式业务流程案例和详细的16, 24和36学时的教学计划提纲。此外,我正在策划《中华心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教师手册》,试图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把过去20年的教学经验,理论框架和具体方法系统地整理一下,为广大老师提供一本创新创业教育的传习录。

2. 创新创业辅修专业的建立和运行。2020年,我负责设计了香港城市大学工学院工程创业辅修专业并获得学校批准,工学院的学生除了正常的本科课程之外,必须修读工程创业辅修专业。这个辅修专业将于2022年9月份部分学生试点。怎样把辅修专业和学生的主修专业结合起来,这是我思考的主要问题。此外,这个辅修专业具体进行到什么程度和阶段(准备阶段,孵化阶段,实施阶段,融资阶段)也有待观察和实验。

3. 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设计和青年创业政策研究。香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满意的,因此香港大学生创业意愿并不高。如何激励香港大学生创业是政府决策部门的一个重点议题。最近,我获得香港政府政策办公室的发展政策战略课题来专门研究这个问题。我的感受是:创业不仅仅是金钱问题,更重要的是心理问题。(It is not only the money issues but mindset issues.) 目前,创业教育研究的重点已经从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影响转移到对创业行动的影响。这个新趋势和创业政策、创业生态的研究密切相关,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设计也有直接的影响。

4.技术创新创业3+1本硕连读模式的设计。为了配合香港城市大学335创业孵化计划(HK Tech 300,三年时间, 孵化三百家企业,总投资5亿港币),鼓励大学生参与技术创业计划,本校正在酝酿3+1 的本硕连读课程模式。学生前三年学习本专业的课程,最后一年选修技术创业专业的硕士课程,完成学业后学生将获得1个本专业的本科学士学位和1个硕士学位。目前,这个设计尚处于初步酝酿阶段,还有很多具体的技术细节和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创业项目和创业计划书的专业认可性等等。

5.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造力的开发。“三创”是目前比较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框架。创新是创业的源头活水,而创造力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尤其是原创和突破性创新更需要创造力。中国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模仿创新、改良创新之后,下一个目标一定是而且必须是突破性的原创。世界《创造力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文化与创造力”一章邀请我撰写“中国与创造力”条目,要求我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创造力的驱动力和阻碍力。我觉得提升中国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驱动力包括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创新战略的引领、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专创融合教育的普及。此外,另一个鲜为人知的创造创新驱动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具体的方法。国际顶级期刊很早就报道了中国禅修冥想可以显著地提升创造力。比如,古老的中国传统修持方法在西方远远比在中国普及和落地。中国禅修基本停留在寺院里处在玄学和养生阶段,远远没有普及,甚至招致非议,更痛心的是有些门派已经失传;而在西方,禅修和创造力早已经进入科学实验和实用阶段,中小学都有,微软,谷歌和索尼等大企业也都设有禅修室,这些禅修室对乔布斯、稻盛和夫、金刚学院等东西方的科技和商业精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欧洲, 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大脑计划都和禅修以及创造力有关。

我希望中国未来的创新创业教育、MBA教育,乃至所有阶段的教育都设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禅修的内容或课程。这是我目前正在努力发展的一个新的教学方向和科研教学兴趣点。目前,我的创新创业课,尤其慕课涉及到了一些传统文化和禅修的内容。期待未来,我可以开设一门完整的《中华心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课程以及相应的研究。

我不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我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伟大事业和创举,我只是一个全身心地专注创新创业教育和研发的普通教师,我也很乐意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心无旁骛地专注教学和研究。如果我的创新创业教育经历、有限的成果和亲身感悟对他人有所借鉴和启发,我就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就是创造了价值。创造价值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之一。

我有一个心愿——把余生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与创新创业关系的研究、教学和分享,并以此为契机从创新创业教育的角度去探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便提供更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方法、案例和素材。这样有价值的工作足以是我后半生的使命。欢迎各位老师和专家不吝指教,督促我不忘初心,实现心愿,践行使命。

  

参考文献:

1.  Sun, H. Y. (2012) “The PIPE model for teaching 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esented at the IEEE Teaching Assessment and Learning Excellence (TALE) Conference, 20-23 Aug. Hong Kong.

2.  孙洪义 (2016)《创新创业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3.  Sun, Hongyi. (2011) “The 3-3-3 Framework and 7P Model for Teaching 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of Chinese Entrepreneurship, Vol. 3, No.  2, pp. 159-166.

4.  孙洪义 (2019)“精益社会创业”(第十三章,  p.261-284), 斯晓夫、刘志阳、林嵩、吕力等编著《社会创业:理论与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978-7-111-61933-8)

5.  孙洪义 (2019) “专创融合六步法设计金课的系统性和一致性”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委员会年会暨 2019 年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发展论坛, 2019 年 11 月 22-25 日, 温州

6.  孙洪义 (2019)“用专创融合六步法设计创新创业教育金课” ,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3期 ,pp.32-44

7.  孙洪义 (2021),专创融合金课单元教学设计的“六字诀”模型[J].  国际教育学, 第三卷,第一期,pp :1-12. DOI: 10.12208/j.ije.20210001 

编辑:姜刚风

审校:徐杨巧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秘书处

联系电话:010-62795568

联系邮箱:ieercc@tsinghua.edu.cn

欢迎参与”双创学者“专栏计划,更多详情请查阅往期文章

 

电话:010-62795508

传真:010-62795568

邮箱:ieeac@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伟清楼605室(100084)

© 2020 The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lliance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775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