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先导
自1996年博士毕业以来,他坚持以“科技创新创业”和“风险投资”为主线,展开相关理论、国际经验、中国实践与探索的研究。先后前往美国(17次)、以色列(2次),英国(3次)、德国(2次),日本(5次)等进行实地调研,研究科技创新创业与风险投资成功的经验。同期,在国内实地调研了500多家科技企业,问卷调查了960多家科技企业。2000年,他创建了我国第一家专门从事风险投资的研究机构——复旦大学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中心,并应复旦大学聘任出任复旦复华上市公司董事长(2014-2017)。他主编的《科技创新创业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书将于2022年5月份出版。
个人简介
张陆洋,现任复旦大学国际金融教授、博导,任复旦大学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三届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治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投资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特聘专家,上海市科技创业特聘导师,全国创业投资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国家科技部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工作评审专家组长等职务。他是【2015】32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主要起草人之一;他参加了国家《合伙法》第三章“有限合伙”的修改工作, 是我国《合伙企业法》第三章“有限合伙”的五位专家之一。他先后主持了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国家发改委以及地方政府项目十多项。
张陆洋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先后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专业硕士、管理工程工学博士。1996年,张陆洋博士毕业,先后在南开大学金融学、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做博士后,专题研究创新与风险投资的理论、国际经验和实务问题。
这些年来,他坚持教书育人,先后开设了不同层次课程。如本科生的《风险投资导论》、《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证券投资》等课程;研究生的《现代投资风险分析方法》、《创业—组合投资理论》、《创新与投资》、《兼并、收购与公司控制》等课程以及《现代金融市场专题》博士生课程。
张陆洋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风险投资研究的三位专家之一。在国内5家风险投资机构的支持下,他于2000年发起创建了我国第一家专业性研究风险投资理论与实务的机构——复旦大学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中心,并多次应邀前往美国、日本等国家作相关的学术报告。如2008年5月9日,他应美国德鲁克商学院邀请,作“创业—组合投资风险分析方法研究”的学术报告等。2009年12月11日,他应日本区域经济学会邀请,作“中国高科技产业政策与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发展现状”的学术报告;2013年11月1日,他应东京大学邀请做《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的学术报告。
为了研究硅谷的创新与风险投资,张陆洋教授先后十多次前往美国调研。他总结出了硅谷成功的经验,即:1个商业模式、2个机制、3个关键、4个要素、5大类法规体系。
硅谷创造了一个商业模式——运用金融资本在经营知识资本,该模式的两个机制——“科技知识产权股份期权化”和“风险资本股份期权化”。
硅谷成功的三个关键——1.政府认知创新创业和风险投资的重要性;2.政府如何创新创业和风险投资有效性;3.风险投资运行规律正确性;
硅谷成功的四个要素——第一是人们创新的精神;第二是人们创新的素质;第三是人们的创新的能力;第四是社会的创新文化。
五大类法规体系——第一是国家的财政税收方案,即支持创新的法案,规定美国政府每年能拿多少钱来做研究开发;第二是货币金融法案,就是银行、保险、社保这些基金余额的20%可以拿出来做高风险的投资;第三是创新创业的组织相关的法案,比如《小企业法》和《有限合伙法》等;第四是支持小企业的投资法案,1958年,美国依据《小企业投资法》成立的小企业管理局,至今已支持了12万家小企业的创新创业;第五是知识产权的保护转移的法案,1980年12月12号美国颁布《拜杜法案》规定大学的知识产权归国家所有,学校有权利自主去运营使用,知识产权创造的财富不全部归学校,发明人和发明团队都会享有一定的财富效应。这5大类法规体系成就了一套知识经济的商业环境,造就了“硅谷”的市场机制。
中国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成长规律研究
借助社科基金等研究项目,张陆洋教授先后实地调研了500多家科技企业的创新创业过程,对全国965家科技企业的创新创业过程进行了问卷调研,总结出了科技企业创业的“三个三年的创新创业成长规律”(图A),以帮助更多的创新创业者们有效理性规避风险。
图A 科技企业创新创业三个三年成长规律
第一个三年,创业形成盈利机制,解决生存问题。科技企业在创业的第一个三年里,企业账面上至少要有收入的现金流产生,且已盈利;所产生的现金流三年下来已经呈现出加速度增长的趋势;收入现金流产生的量开始大于创建企业投入的成本量,即企业较好地进入了一个市场机制的轨道。
第二个三年,构建技术创新的平台,解决竞争力问题。良好的技术创新平台,其一是掌握或拥有一个在区域内、甚至国内乃至世界范围里领先的科技成果;其二是将掌握或拥有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产品并推向市场;其三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创新产生出水平更高的科技成果。调研显示:科技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6%左右时,基本上就能较好地建立该企业技术创新的平台;当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10%以上时,企业就有强势领先的地位;当研究与开发费用在销售额的3%以下时,企业只能模仿创新,缺乏核心竞争力。
第三个三年,构建资金的平台,是解决规模扩张资本实力问题。为了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通过企业自我积累方式很难支持快速扩张需要的资本金,企业需主动向社会金融机构或资本市场融资。一般而言,构建资金的平台主要是股票市场上市融资、国家大力支持和银行积极贷款、大额外资注入。企业一旦获得规模资本金的投入,就能快速实现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结合,带来经济效益。
调研显示:部分企业资本市场融资不尽如人意,为了构建资本平台,需在第二至第三个三年,形成现代管理的平台,解决企业的现代治理问题,市场规模与国际化问题。这意味着要企业产权要明晰、企业管理团队要比较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精神(即团队能力除了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盈利和技术创新需要之外,还要能够适应资本运作的需要)、企业要形成对其他投资人权益保护的机制,积极主动将企业运营的信息,及时、真实地报告给其他投资人。此外,科研企业在第二至第三个三年中,其市场视野已是跨区域、国际化的,有的科技企业甚至已经实现了国际分工的认可或是国际市场部分销售。
科技企业创业的三个“三年”的技术经济规律显示:市场盈利机制是科技企业创业成功的第一推动力;技术创新是科技企业创业成功的第二推动力;获得资本市场支持是科技企业创业成功的第三推动力。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视野的不断扩大,是科技企业创业成长获得资本市场认可的必要条件,进而进入产业化。
通过分析几十年来国际上创新型国家发展概况,张陆洋教授认为有五类创新型国家: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奋力追赶型”的创新型国家,全党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科技成就;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端科技创新创业型”的创新型国家,硅谷为代表;三是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企业不断创新型”的创新型国家,将现代新兴高科技快速地不断地应用于企业创新,促进其产业的发展水平领先于其他国家;四是以色列为代表的“高端科技领先型”的创新型国家,军事科技极其发达和先进,借助其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体系,连接美国的技术转移和应用及风险投资体系,将科技成果快速转移到全世界创新创业过程中,以期获得知识资本的回报;五是以俄罗斯、乌克兰等为代表的创新型国家,特色是军事科技很强大,经济发展水平受到体制机制的制约,军事科技与市场经济之间落差比较大。
概括上述五大类型,张陆洋教授认为创新型国家是不断研究开发领先世界的新兴科技并通过创新创业创造新经济;已有的产业不断创新开发其科技水平,同时将现代新兴科技应用于企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能将最先进的军事科技通过军民融合机制,将军事科技造富社会。张陆洋教授认为:现代国家创新的体系,应该包含“企业创新的经济体系”、“科技企业创业的新经济体系”、“鼓励创新的财政政策”和“支持创业金融创新的体系”。
建设现代创新型国家需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着手:
其一,是基于国家高端科技成果的创新创业,给以财政和风险投资的金融支持,打造我国产业的高端化发展,构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高端引擎。目的在于解决经济发展的1+N的问题,即一个高端科技成果可以带动相关N个企业发展。
其二,是针对大量发明专利成果的创新创业,给以政府引导的普遍的风险投资金融支持体系制度和机制创新,促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目的在于解决产业竞争力M+Mi的问题,即解决由M个发明专利应用带动Mi个企业的产业竞争力提升。
其三,是基于就业性的创新创业,政府给以普惠性的财税支持,促进更多的人们以创业来带动就业,化解人口红利与就业量的矛盾。目的在于解决社会就业3X到3XY的问题,即通过三类创新创业带动更多人就业,化解社会就业难题。
其四,是基于未来高端科技研发,设立国际研发基金,吸引聚集世界一流的人才来一道共同研究,从源头上掌握高端科技成果研发主动权,针对国际一流科技成果创新创业,设立国际化的天使投资基金,早早切入世界一流科技成果转移的机会,创造引领世界一流科技产业主动权益。目的在于解决未来发展战略需要的0到1的问题,即解决基于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高端科技成果从无到有,再与第一个维度高端科技成果创新创业结合起来。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就。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下的全球竞争力排名尚在三十以内。
从建设经济强国的视角,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强调了“创新型国家”、“企业家精神”、“创新创业”、“商事制度”、“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关键词,构成了“新经济时代”体系运行大系统机制,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
我国提出了中国大区域经济战略,包括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大湾区一体化、海南自贸区、中部城市圈(武汉为核心)、川渝一体化、东北经济振兴、扶贫升级战略等;中国国际化发展战略,包括一带一路战略(陆路和海路)、亚太自贸协定(RCEP)、中欧投资协定、自由开放战略、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等;中国科技创新战略,包括2035建设创新型国家、5G应用带动战略、人工智能战略、物联网战略、半导体战略、基础研究提升战略、产业链一体化创新战略(卡脖子问题)、农业提升战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等等。
我国进入了全面科技创新创业的时代,使命伟大光荣而又艰巨。我们需要激励创新资本,将更多的资金转化为创新资本,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投资与研究,加速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于此,张陆洋教授近年来围绕科技创新创业与风险投资的理论、国际经验和中国的探索实践为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已出版专著十多本并针对性提出了咨询研究报告。如受科技企业委托,张陆洋教授做了“科创企业ESOP的区块链模式研究”和“乾动海上粮仓融资上市发展战略模式研究”课题,已经形成的科技创新创业与风险投资理论和实践,指导实际科技企业实务操作及其发展问题。
2018年,张陆洋教授受浦东新区科技创新促进中心委托承担了“浦东新区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发展趋势分析”的研究,基于风险投资促进科技创新创业原理,借助国际经验梳理,比较上海与深圳的科技创新创业生态,科技创新链以及风险投资链的关系,深入分析了上海没有新兴高科技企业引领发展的“痛点”,给出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战略建议。
2019年,张陆洋教授受浦东新区科技创新促进中心委托承担了“浦东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的研究,梳理了浦东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了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德国工业4.0模式、日本智能化等战略,借助数字科技的进步,运用工业互联网模式,为浦东先进制造业发展,给出了防止“产业空洞化”、链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引领全国并且能够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2019年,张陆洋教授受国家工信部委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委托项目“创新型中小企业估值体系研究”课题,分析了现行各类估值定价理论、方法和模型,对于中小企业估值的局限性和错位性,基于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过程的技术经济过程的风险因素多元动态性以及组合性特征,及其创造价值期权性为主旋律,研究“基于创新创业成本回收为基础,创造未来商业经济为价值函数,各类风险因素为折减的估值定价模型”,为各类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发展融资估值,为北交所创建给以各类科技中小企业估值定价,提供了理论、国际经验和实务操作模式。
2020年,张陆洋教授受上海证券交易所委托“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研究计划”第28期项目“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配套政策和法律环境研究”。首先,分析总结出几十年来资本市场抄袭难的三大趋势:1.资本市场国际化(资本市场扩展国际化,促进本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吸引境外企业来本国资本市场上市);2.资本市场多层次一体化(以美国为代表的纽约交易所、纳斯达克市场、粉红丹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另类交易市场等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等);3.资本市场服务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化(以纳斯达克资本市场创建以来能够上市的企业都须具备创新含量,成就了一大批新兴高科技科技企业,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其次,总结了我国资本市场三十年来的创新与发展的成就,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创新与发展滞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最后,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发展战略目标,给出了中国资本市场再创新发展的建议。盼望在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沿着创新创业的路,建成真正强大的创新型中国。
校友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和研究(节选)
杨俊敏 周明玉 韩佳雷 周文良 马海鹰 张陆洋
作为创新创业服务工作者、也是连续创业者,我们参与服务过大量的创业项目,也创办了多个公司。我们发现:在创业者创业的过程中,校友与高校间的创业互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目前,高校教师多数没开过公司,没有创业经历,很难理解在创业实践中面对形形色色的团队、资金、产品、技术、运营、质量、市场等各方面出现的实际问题,也很难理解因为团队的隐性资源、执行力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策略和结果的不同。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均来自于学校管理学专业课程、网络精品慕课以及商业咨询公司的企业培训课。我们调研发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理论多于实践、缺乏实战性”、“易偏重技术,缺乏市场导向的商业意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这样产生了以下现象:在报名参加创新创业课程的学生中,大多数学生是因为这一门课程不考试或者学分比较好修,少部分是因为想见见世面,只有极少部分才是有创业的想法。学生在学习完创新创业课后,按照框架轻松地写出50多页的文档,却很难用十几页的PPT来描述他的真正项目亮点和市场战略。
创新创业本身是一种偏向实战的研究和学科。我们研究发现:校友的创新创业具有示范性效应和促进作用。知名校友的示范和经验分享既可以实际案例给众多学生讲述创业的无穷魅力,也不讳言创业过程的种种困难和艰辛,可以激发真正有能力有闯劲的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学习动力。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去寻找一些同学、校友或是学校的帮助,来帮助他完成团队组建、市场拓展、技术攻关等问题。校友们来自实际创新创业的案例,大大弥补了目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部分的不足,也带来了最新产品、技术、市场和客户信息。这样,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聘请校友导师,既弥补了学校教师偏重理论的不足,又提高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创新创业的学科建设水平。
对于学校而言,庞大的校友圈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资源。许多知名高校校友组织,无论是官办的校友会还是民间自发形成的校友团体,大都设有创业服务这一职能,包括沙龙活动、投资对接、市场对接、创业分享服务等活动。此类校友资源的聚集,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突破口。而“校友-学校-导师-学生”(AUTS:Alumni-Universities-Tutors-Students)模式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1.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校友导师具备创业实战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去识别哪些机会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或者不建议去做的。导师在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肩负“引路人”的职责,部分导师还会教创业者思维方法和工具。校友导师模式一般不追求实质性的回报,更多是以公益心面对校友创业者,无私的奉献所有的智慧去帮助学生校友,这为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2.持续的创新创业合作需求。校友导师指导的学生中,也在寻找合适的“未来合伙人”。校友导师所追求的回报通常可能是与学校和学生的紧密关系。这里包括学校的学科支持、背书支持、人才支持,在接受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中组建一个团队去开启一个创新项目是完全可能的方式,满足项目的校企共建需求。
3.一线的市场需求为教师科研提供方向,促进科研成果顺利转化。排除国家高新技术攻关需求之外,学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直是个很难处理的问题。AUTS模式为学校老师、校友导师提供了一个创新交流平台。由校友导师引入市场上的科研需求,为教师的科研方式提供来自市场化的建议,让科研成果更接近市场客户需求,通过校友渠道实现科研成果的顺利转移转化。
4.提供学生创新创业的启动基金、试错机会和深化创意创新学习。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具有天然低成本的要素:无人工成本、低办公费用、低研发成本、低信任成本。一般项目启动可能只要几万块钱。大部分学生创业项目不太符合资本投资口味,这不同于社会创业融资第一笔资金可能来源于产业投资,学生的第一笔融资可能来源于校友的支持和赞助。与此同时,创业导师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会鼓励学生不要怕吃亏、不要怕失败,要敢于试错,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创新。目前,学生的创业项目整体呈现的“创业多,创新少”的状况。校友导师们能不断地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客观自然地呈现在他们面前,让他们做选择时有足够多的参考;必要时,对接资源、给予一定的支持,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问题的关键,主动总结、主动成长和创新创业。
2015年6月,哈工大校友创业商学院由张陆洋、周明玉、曲刚、罗鸿、张东宁、夏兆杰、王江涛、宁聪琴、李禧仁、周文良、韩佳雷、刘宗野、门宁、马春红等上海校友共同组织发起创立校友社群。商学院以“服务校友,共创财富,回报母校,造福社会”为宗旨,整合校友中的产、学、研、企、资等资源和要素,运用开放创新、共享共建共赢的互联网思维和运营策略,为哈工大校友创新创业、事业发展提供公益服务。如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市场资源对接,包括商业计划、空间、技术、人才、市场、资本等多样化服务,孵化、加速校友事业发展,打造哈工大全球校友创新创业互助发展生态体系。
2018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整合创新创业资源,联合哈工大校友创业商学院,成立了创业商学院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友创业商学院威海校区分院。聘请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哈工大校友创业商学院院长张陆洋教授为创业商学院院长,陆续聘任了72名有丰富创业经验的校友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创业商学院的建设得到了众多校友和校友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从课程体系设立、校友导师的聘请,“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最受欢迎的创业类节目央视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等IP资源,让学生们从校友企业家们的创业实践中切身体会到了创业的魅力,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多元化建设的可行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一个学科特色鲜明的工科高校,成立创业商学院较其它高校略晚,以往的人才培养中缺乏的商业基因和领军人才的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性不显著。
哈工大(威海)创业商学院在对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后,在校友的协助下,创业商学院启动了以精英班为核心的创业教育体系。该体系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和具有商业基因的领军人才为目标,确立并探索“创业精英班培养模式”,学籍在原专业,选拔有创业意愿或已在创业的学生进入培训班,接受系统的创业教育,提升创业能力,促进创业成果的转化。
哈工大(威海)创业商学院按照因材施教、因需供给的方式,遵循面向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的逻辑,除探索创业精英班教育外,还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分层次的教育策略:
1、面向普通学生:普及创新创业知识,提升创业意识;
2、面向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培育创业精神,提供创业实训教育;
3、面向正在创业的学生:配备一对一导师,提升创新创业赋能;
4、面向准备参赛的学生:提供创新集训,提供比赛辅导,引导项目落地发展;
通过知识传授、创业实践、创业孵化、入园转化四步,逐步实现创业意识启蒙、创业精神激发、创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逐渐形成有哈工大(威海)创业商学院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
哈工大(威海)创业商学院采用“学科教师+校友导师”的双导师模式。由学科教师讲述创新创业基础课,按项目先导的方式,学生报名感兴趣的项目、面试通过后,学生分组学习,每组配备校友导师,带领精英班的学生做实践课题。部分学生甚至可以加入导师的创业项目公司,参与实战操作。
学生在创新创业学习遇到了各种各样尖锐的问题。有些问题不一定马上就能解决,创业导师却可以作为创业者的陪伴者一起面对这些问题。导师们要做的可能是陪伴、鼓励,并培养创业者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
哈工大(威海)创业商学院采用的以创新创业实际项目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基于真实创业者正在进行中的项目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在学科教师和校友导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通过项目小组讨论形式展开。学生围绕创新创业项目中的问题收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为了快速响应学生、校友导师和专业教师的需求,每个模块的学习按照敏捷教学不断沟通协调。项目先导式教学模式共分为7块内容:(1)校友导师征求授课模块意见;(2)意见反馈给校内老师;(3)授课前给学生提供该模块知识点预习清单;(4)校内教师进行课堂教学;(5)课件及作业分享给学生和校友导师;(6)学生完成作业,导师分别给学生评价;(7)校内教师组织作业答辩(分享+提升)。
这种教学法根据项目和自身条件的不同,启发学生不断发现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出现在未来创新创业过程中,提前让学生们得到对项目的不同理解,得到不同的收获。这些理解的不同,为更多的创新提供可能性。
目前高校中的创新创业大赛主要有团中央主办的“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教育部主办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人社部主办的“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其他部门及企业举办的各类创业大赛。
哈工大(威海)创业商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另一大特色就是引入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让学生们真实的感受到社会上的创新创业氛围,比如全球性哈工大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大赛由2019年启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节目合作举办哈尔滨工业大学路演。路演邀请请全国最优秀的创新校友和项目汇集一堂,进行最终PK。学生在大赛举办中学习“神仙打架”,学习优秀创业校友带来的创业公开课,识别校友创业资源,树立更全面的创新创业观。
此外,哈工大校友创业商学院在学校百年华诞之际,组织上海创景信息科技董事长张志强校友及徐曙清等校友,向母校捐赠价值1500余万元科研教学物资。这种方式也在教育同学创业成功后更要有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回馈母校、回报社会。
在2035年总体目标中,提出了“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目标两步走的思路比较明确,十四五期间补短板,芯片等行业迎头赶上;2035年实现弯道超车,进入国际前列。
面向未来,创新创业将是未来科技、经济市场与生活的主旋律。要建成创新型国家,首先必须建设创新型大学,这是科技自主自强发展的前提。按照科技创新链的关系: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友创新创业资源联合起来,共同组织创业沙龙、开发创业课程、主办创业活动、创业大赛、设置创业天使投资基金……这些将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将大幅度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1]张陆洋.把握科技企业创业的“三个三年”规律,中国证券报 2015年6月9日(A08版). http://ah.ifeng.com/industry/detail_2015_06/09/3987997_0.shtml
[2]张陆洋.大力促进创新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J].先锋,2018(01):13-15.
[3]张陆洋. 美国天使投资对我们的启示[N]. 中国证券报,2015-06-09(A08).
编辑:贾卓敏 姜刚风
审校:徐杨巧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秘书处
联系电话:010-62795568
联系邮箱:ieercc@tsinghua.edu.cn
欢迎参与“双创学者”专栏计划,更多详情请查阅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