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学者【名家录】以学生为中心、面向未来、成果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方法——记英国创新创业教育者学会国际研究员张静女士

2022/03/10

栏目先导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序幕已经拉开。科技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创新和变革的时代。教育应该帮助人们为那些目前尚不存在,也无法被清楚定义的未来工作而做好准备。这种准备,越早开始越好!君子不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不惧未来,能够从容面对未知挑战的全球公民。创业教育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培养企业家心态不仅是让学生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为未来做好准备,也是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手段。——张静

 

个人简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英国创新创业教育者学会首位国际研究员(Enterprise Educators UK Fellow)(2019-终身);《欧盟创新能力框架》先锋师资(EntreCompEdu Teacher Pioneer)(2021年3月-2041年3月);2021年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者领导项目访问学者(International Visitor Leadership Program,IVLP);Springer 双创教育期刊《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客座编辑(Guest Editor);创展英国(Enterprise Evolution UK)中国唯一合作伙伴。张静曾任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处高等教育总监(1997年7月-2015年3月);英国国家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中国首席代表(2015年8月-2016年10月)和首席顾问、培训师(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英国高等教育学会(Advance HE)中国首席代表(2015年4月-2018年7月)。

第四个工业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根本性变化,开启了人类发展的新篇章。技术对工作(包含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改变了对每个工作者的要求。对于学生和毕业生来说,未来从未如此不确定。因此,他们需要具有创业思维、能力和态度,才能克服新挑战、拥抱不断变化并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中茁壮成长。从小学到大学,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多地助力学生为未来做好准备——为尚不存在的工作和职业做好准备、为使用未来技术做好准备、为解决未来问题做好准备,并增强他们应对不确定性、模糊性和风险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成为学生们在变革中茁壮成长的关键支撑。

 

创新创业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决定了行动方式。虽然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为创新创业下个标准的定义,但是全球已经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我们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新创业势在必行。总结各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大致分成三种形式:about,讲有关理念、案例和知识;for, 培养意识、思维和能力,为创业(包括内部创业和岗位创新)做准备;through,创业实践,做中学。


纵观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各学校做法各有不同。从职能部门来看,有的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或创业中心,有的由商学院负责,有的则由教务处、学生处、团委或招就处负责。从教学内容上来讲,有的在教学生创业知识,写商业计划书,模拟路演;有的应用创业模拟软件或沙盘;也有的在尝试专创融合。从形式上来讲,有的学校受师资限制,创业通识课不得不开展大班教学;有的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理论放到网上,由学生自学,课上的时间用于讨论和答疑;有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大赛,外请创业教练或企业家给学生做创业辅导;还有注册公司进行孵化的。没有哪一种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形式是万能的,回到最根本的问题,到底什么是创业教育呢?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创业教育不是让学生去创办企业,但看看各校的做法,绝大多数还是在教学生如何创业,并提供了创客空间、孵化器,搞创业大赛,而且政策也允许学生休学创业。


澳大利亚的科林·琼斯(Colin Jones)教授在其2019年出版的《如何教创业》一书中指出,不能将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创业实践混为一谈,前者是教育,适合所有学生,而后者只能算是培训,适合少数想进行创业尝试的学生。双创教育的成功与否,不能单一用学生所注册的企业数量来衡量,同样的,也不能奢望创业培训能够为学生带来转化性的学习成果。各校的利益相关者首先要为自己的双创教育定位,决定采用哪种方式,然后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琼斯教授对于创新和创业教育的这番“定位说”,对于审视我国的双创教育很有帮助,提醒我们应当理性看待创业大赛,客观全面地评价双创教育的成果和效果。双创教育最终要落实到教育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的不确定性,培养他们“我能行”的态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在两个“众”字,这个层面的教育是通识的,针对所有学生,可以往前延伸到中小学,其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要长期才能见效。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提供脚手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反复体验、失败、反思、再尝试。对于少数确实发现了商机,且有条件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创业实践培训是有帮助的。前面的教育为他们奠定了基础,这样在实践的过程中,他们就学会了识别和管理风险,减少失败带来的损失。


潜移默化,播下种子,静待花开。36号文颁布以来,各地区各高校尝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个别部门的事情。目前高校在双创教育方面,将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师身上,部分高校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的落地支持,也就是说双创教育的生态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体制机制还没有落地运转。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一切需要各项管理和考核指标制度的支持。

 

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从原则上讲,要为未来而教和学。通过将课程与学生未来必须面对的不确定性和挑战相结合来看。相比知识,习得知识的过程和思维方式更加重要,是可以迁移到未来生活和工作场景中的。面对同样的挑战,有人只看到困难,而具有企业家心态的人不仅能够看到机会,还能有效利用。目前,新冠疫情大流行带来了全球性挑战,对个人生活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努力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预期的职业机会和途径遭遇了破坏。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家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挑战中含有机遇。例如,在教育领域,当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变得不可能时,ZOOM、腾讯会议等在线平台被开发或改进,以满足新兴的教育需求。


涌现更多的初创企业和创新研究成果固然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有企业中新产品开发和业务扩展的作用也是巨大的,能够做到这些,它们需要能够在岗位上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员工。企业需要的毕业生不但要具备现代工业所需的横向技能,同时还要具备创业者心态,准备终身学习,持续改进,以应对未来50年的加速变化。换言之,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学生的未来充满未知挑战。毕业找到了工作只是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在岗位上持续创新进步不但是雇主对你的要求,也是自己安身立命的利器。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创业,但是都需要像企业家那样思考和行动。


课程设计方法要遵循一致性建构原则,包括预设学习成果、教学方法、评价三项内容。
学习成果是一组技能、知识和能力,学生在完成学习后将能够展示其掌握程度。撰写自己所教授的课程预设学习成果之前,教师要清楚国家的发展需求、行业标准、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生毕业后要面临的未来挑战,找到自己所教的学科在其中的位置和所能发挥的作用。定义某门课的预设学习成果,教师需要从了解他们的学生开始,认真做好学情分析,即学生是谁、他们已经拥有的知识和技能、学成之后所要达到的高度,以及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等。在使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来设定学生成果的期望水平时,要考虑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结合,既要有记住、理解和应用层次的低阶目标,也要有解决复杂问题所需要的分析、评估和创造等高阶目标,正如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所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意思是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张栻《论语解·序》中也有这样的表述:“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越是深入实践,知识就能不断增长,认识就能不断精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实践才越有方向感。预设学习成果的表述要避免使用熟悉、理解、了解、掌握这类的模糊词汇,要设定可操作的、可观察的和可测量的动作。


制定完预设学习成果后,就要考虑教学方法,目标是促进达成预设学习成果。教学方法包括教学环境、策略、技术和材料,既要考虑可用资源,也要接受当地环境和条件限制。良好的教学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从传统的基于“大师”的教学风格(“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更具协作性、启发、体验式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师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可以对他们的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值得强调的是,预设学习成果中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法说教,或者说苦口婆心却不见效,而是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练习机会,体验后反思出来的。学习并不总是必须在教室或传统环境中进行。研究发现,真实的学习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愿意参与和投入。国际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已经从创办新企业调整到了为他人创造价值上,例如欧盟提出学生要在为他人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学习创新。为他人创造价值的机会回答了学生常问的“为什么要学?”的问题,使他们找到了学习的意义,激发了学习热情和行动动力,而他人的正向反馈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解决他人真实问题的学习情境 ——人际关系真实、内容真实、过程真实、结果真实。项目式教学法值得推广。


一致性建构中的第三步是评价,评价的内容是前面第一步的预设学习成果达成的程度。传统教育使用评价来检查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水平(反馈或总结性评价),常用的手段是考试和阶段测试,给出的是分数或等级。创新创业教育则使用评价来建立和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和态度,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展现出来。如果他们不能证明有能力达到学习目标,教师会为他们提供改进指导(前馈或形成性评价)。在创业教育中,学习过程与结果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真实、相关和一致的评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正式和非正式的,例如演示文稿、小视频、项目计划书、报告、画报、反思日志甚至是口头交流。评价并不总是必须由教授课程的老师来做,同行、利益相关者和公众也可以提供有效和有价值的反馈。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发展和成长,要减少横向比较,更多关注学生的纵向发展。创业教育的影响可以通过识别个体学生的行为和心态的变化来得到最好的体现。教育需要耐心,追求立竿见影的可见成果只会助长“应试”心理和行为。

 

创能项目

 

张静女士国际合作经验丰富,致力于将英国和欧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引进中国。通过深入学习领会和试点实践,结合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及国内高校特点,于2016年与英国合作伙伴一起开发出了适合中国高校的师资培训项目Creating Entrepreneurial Outcomes Programme(简称CEO项目,中文名称“创能”),并在实践中不断更新迭代。
该项目是由英国Enterprise Evolution UK (创展英国)的首席专家Alison Price教授和张静女士共同开发设计完成。Price教授是英国创新创业教育者学会的政策部主任,负责政策制定、更新和培训,也曾参与编写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监管署为英国高校的《双创教育指南》(2012)和《欧盟创新创业能力框架》(2016)。这是首个中英共创的师资培训项目,借鉴了国际先进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和适合大班教学的创新教学方法,同时结合中国双创教育的实际问题来设计开发的。2017年启动至今,已经为中国80多所高校培训了近3000名师资,包括南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兰州交通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等。每次培训结束后,老师都会用问卷星来收集学员的反馈。理念先进,方法丰富,可操作性强,易落地,是大家普遍的反馈。


目前,该项目旨在为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包括致力于专创融合的各专业课教师赋能,提升其教学能力和水平(创能名称的由来),其核心是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教学必须与专业相结合,从传统的以教材、教师、教室为中心的“老三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习、学生能力发展和学习成果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这对许多中国老师来说是从传统的以内容为中心的教学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的重大模式转变。教学内容既有先进教学理念和框架,也有落地的实践方法和专业案例。过程分成讲授、练习、反思三步。


该师资培训项目的核心框架是由Alison Price教授和张静女士共同设计的CEO课程设计画布。

 

 

1. 图中的大圆圈是学情分析,内容来自周边的小圈,包括教师对本校未来毕业生所需的能力、意识、思维和态度的认知;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行业发展趋势、刚刚毕业的学生谈初入职场的体会,为母校的课程改进建言献策;从学生需要的创新技能、知识和能力中选定可以融入某门(堂)专业课的部分。
2. 三个蓝框部分是一致性建构。
3. 脚手架:教师设计互动性强,有效(与学生非常相关)和可调整的脚手架来支持和帮助学生学习。
这张画布可以用于所有课程设计,回答了OBE理论所强调的所有问题:
(1)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效果是什么?(预设学习效果)
(2)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框架中的那些小圈)
(3)我们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教学方法和技巧)
(4)我们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评价)
(5)我们如何保障让学生能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脚手架)
总之,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成为点火者,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

 

参考资料

Bacigalupo, M., Kampylis, P., Punie, Y., & Van den Brande, G. (2016). EntreComp: The Entrepreneurship Competence Framework. Publication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Luxembourg, EUR 27939
Bloom, B. S. (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London:Longman.
Jones, Colin (2019), How to Teach Entrepreneurship, Edward Elgar
Zhang J, Price A. Developing the enterprise educators’ mindset to change the teaching methodology: the case of Creating Entrepreneurial Outcomes (CEO) Programm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2020 Jan;3(3):339-361. PMCID: PMC7527146.
Zhang, Jing. “Pedagogical alignment for entrepreneurial developmen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3 (2020): 239 - 244.

 

编辑:姜刚风

审校:徐杨巧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秘书处

联系电话:010-62795568

联系邮箱:ieercc@tsinghua.edu.cn

欢迎参与”双创学者“专栏计划,更多详情请查阅往期文章

电话:010-62795508

传真:010-62795568

邮箱:ieeac@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伟清楼605室(100084)

© 2020 The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lliance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775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