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学者【成果展】创新“三阶递进式”模式,推动双创教育改革——记宁波教育学院王青迪老师基金项目成果

2022.04.28

栏目先导

全新的“三阶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将创业教育、创造教育、创新教育相结合,根据高职学生特点,以创意—创新—创业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基础课程—重点课程—项目化课程模式,实现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向实践领域的转化,最终以课堂为主导形成学分为成果的活动评价性模式。

 

团队简介

 

图片

 

王青迪,硕士,博士在读,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波教育学院)鹤琴学前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生涯咨询师、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创业指导师、创业实训讲师(8+X)等。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10余篇论文,编写了专著《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两本教材。先后荣获宁波市“创业教育”优秀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获2019年度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二等奖,2019年度宁波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2020年宁波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沈群,副教授,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波教育学院)校党委副书记,主持多项思想政治教育的项目研究和论文;

楼剑锋,副研究员,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波教育学院)校党委委员,主持多项思想政治教育的项目研究和论文;

胡坚达,研究员,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院长,主持多项创新创业类的项目研究和相关论文; 

张启明,教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主持多项课程改革的项目研究和相关论文;

陈传胜,政工师,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主持多项人才职业技能培训类的实践研究及相关成果;

邱宝荣,讲师,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主持多项产业创新的项目研究和相关论文;

许彦伟,副教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拓展师,主持多项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方面实践研究及相关成果;

单正义,副教授,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波教育学院)人事处副处长,主持多项的教育管理的项目研究和论文;

 

王青迪老师从教近20年,长期专注于大中学生职业生涯咨询、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她在工作中主要从事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与创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多所高校大学生提供职业、创新创业的指导与培训;她擅长结合各流派所长,进行多元、有效的生涯辅导和咨询。她聚焦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获得了多项教改课题和科研项目。

 

基金项目研究过程

 

组建团队:精心申报课题并落地实施

 

2017年2月,王青迪老师组织团队申报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基金项目课题并顺利立项。全体成员共同探讨、调研、总结、分析,按照计划执行,现已完成课题建设内容。其执行情况如下:

l  第一阶段(2017.3——2017.4):团队通过实证和新媒介等研究法,把西方国家可借鉴的双创模式与我国可以进行结合的点理清,并在公选课实施过程中进行了总结提炼,初步确定实施“三阶递进式”模式。

l  第二阶段(2017.4——2017.11):团队汇总数据及相关素材,三个课程模式的构建实施,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分享创业经验、畅谈创业感悟、汇集创业力量,激励和引导大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潜能。通过课题研究拓展了“众创课堂”在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中取得了显著实效。

l  第三阶段(2017.11——2018.12):团队系统架构实施并完善,形成研究内容和成果。

 

核心发现:

构建“三阶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式

 

王青迪老师团队认为:全新的“三阶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将创业教育、创造教育、创新教育相结合,根据高职学生特点,以创意—创新—创业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基础课程—重点课程—项目化课程模式,实现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向实践领域的转化,最终以课堂为主导形成学分为成果的活动评价性模式。

 

(一)理念性“三阶递进式”:创意—创新—创业的高层次创新创业教育

立足于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综合性视角,构建起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围绕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团队制定了一系列与创业教育配套的制度和政策。同时,团队启动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与研究”专题研究,使“三创”构建全面融入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与科研的各个环节,实现理论、制度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二)课程性“三阶递进式”:基础课程—重点课程—项目化课程的课程模式

基础课程、重点课程、项目化课程,分别构成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网络、模拟实训课程“三阶递进式”的课程模式。组建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双导师制”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促进创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创新,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度。

 

1.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创业基础能力为目标,开设创业教育必修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开设课时为32学时,授课对象为全院一年级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创业能力为目标,充分强调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的整体知识体系,通过精选的教学内容,为后续重点创业课程夯实基础。

 2.重点课程: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公共选修课程或《创业融资》进阶课程,以激发学生创业兴趣为抓手,创业选修课程是从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出发,以激发学生创业兴趣为抓手,在各类型学科中选择适用于学生创业教育需要的课程,开展创业教育。

3.项目化课程:通过项目制结合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以创业模拟实训班为平台,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三)评价性“三阶递进式”: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活动评价模式

1.“三层递进式”的课程模式中可渗透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全面的创新模式要求必须充分利用潜在的一切教育资源,无论开设双创教育的基础课,还是创业特训营或其他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都可以依托于配套的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制度。

 

2. 三个空间,搭建校内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体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体系的搭建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1)创建校内创业一条街(简称集&创空间):通过校内的创业一条街孵化,为校内优秀学生创新项目和创业团队的实践提供场地支持,也面向校外创业项目实体公司做相应服务管理,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2)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简称赛&创空间):建立以赛促创、以赛带练、以赛出项目的实践训练平台,通过举办省、市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指导参加省、市级创业竞赛来挖掘选拔有潜质的创业项目。

(3)举办创新创业沙龙(聚&创空间):通过沙龙平台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主题沙龙活动,激发和增强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创业者的交叉融合及累进创新,最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平台。

 

王青迪老师构建的“三阶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式,是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达到双创教育效果的最佳化;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结构,通过完整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传授创业知识,从而实现对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研究成果:一书九刊多育人成果

 

1.率先构建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核心框架,打造系列化课程体系

王青迪老师团队构建基础课程核心框架,拓宽创新创业知识基础;以“众创课堂”为着力点,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基础》、《开启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等课程。

 

王青迪老师团队以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为改革重点,全面实施传授、学习、实践、考核等教学全过程改革,优化学习过程、提高质量,全面推进系列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拓展问题为导引的自主型实践,完善学习全过程考核模式。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每学期为全校多个专业近1000余名学生提供系列优质课程。创新创业授课学生获竞赛奖项,撰写课程小论文多篇。

 

图片
 

 2.通过集&创空间的创业一条街孵化,融合培育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建立以赛促创、以赛带练、以赛出项目的实践训练平台,从课堂意识激发到集&创空间实践锻炼,再到项目培育孵化;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跨领域,以红色文化为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下组建“红色志愿团”,并在“景行讲堂”中开设《开启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课程;浓厚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图片

 

3. 加强学术研究,编著《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及多篇论文

王青迪老师编著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是2017年度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之一,于2020年1月在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一部契合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需要、厚植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基础的著作。

 

图片

 

全书分为概述篇、创新创业篇和就业指导篇三部分。王青迪老师希望通过此书引导大学生主动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使之初步掌握创新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树立科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就业观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动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和职业的创造者,实现职业发展目标提供支持。

 

该书创新之处在于,每个模块内容紧密联系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大学生课堂所需,对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论著主题明确、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对当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就业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同时,书中对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方式,破解教育实践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项目成果应用

 

一、构建了适合本校的创业课程体系

课题建设中,课题组成员认真组织资料,了解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模式概况,出对策有效补充了当下高校创业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尤其是课题在优化对策上提出构建大学生双创课程体系、搭建大学生课程实践平台、 以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为重点的创业课程体系。

 

二、拓展了创业教育的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过程中,课程组成员先后从相关内容出发,撰写了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使得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进一步拓展,形成创新创业项目比赛体系,例如:“太平鸟杯”大学生创业金点子大赛,获得一定社会认可度;发挥更大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意义。

 

图片

 

三、创建了“众创课堂”

课题组在研究中,并在课堂中涵盖创意管理、创新思维训练、创业经历、创业想法、团队管理、盈利模式、融资管理、创业路演、创业比赛等的教学内容。“众创课堂”不仅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讲授创新理论和创业技能;而且通过创业项目的支撑,对项目进行具体的指导,真正构建“众创课堂”新的教学模式,使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四、调研成果运营

课题组开展了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和创新创业教育问卷调研数据报告、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管理办法、集&创空间实施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等应用到实际创业管理工作中。

 

五、应用到服务社会

王青迪老师以第一指导老师建立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大学生红色志愿团,并开展多次创新创业类讲座。积极开展校企共建的交流,近200余学生到宁波太平鸟集团、宁波欧尚、宁波方太集团等合作单位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图片
 

参考文献

[1] 王青迪著.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M].上海三联书店, 2019.05.

[2] 王青迪,许彦伟,王家忠.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3):31-32.

[3] 王青迪,林聪伶,单正义.高职院校“三阶递进式”模式构建的研究与探索[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9).

[4] 林聪伶,王青迪.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11):36-38.

[5] 王青迪,陈利媛,顾文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渗透廉洁教育的路径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12).

[6] 王青迪,许彦伟,王家忠.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3):31-32.

[7] 王青迪,高旦琼.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创业心理发展探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12).

[8] 王青迪.基于政、校、企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建设[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3(02):66-71.

[9] 王青迪.转动课堂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9).

[10] 王青迪.抗疫背景下我国高校教师在线教学的态度、问题及对策[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4(04):48-51.

[11] 王青迪,楼盈盈,单正义.“中国梦”引领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进对策[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5(06);19-24

[12] 王青迪.基于“云班课”的转动课堂在双创教育中的实践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8):38-40.

 

编辑:武慧芳

排版:梁欣月

指导:孙慧佳

审校:徐杨巧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秘书处

联系电话:010-62795568

联系邮箱:ieercc@tsinghua.edu.cn

欢迎参与“双创学者”专栏计划,更多详情请查阅往期文章

电话:010-62795508

传真:010-62795568

邮箱:ieeac@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伟清楼605室(100084)

© 2020 The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lliance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775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