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学者【成果展】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学情调研报告——记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孙俊华基金项目成果

2022.07.14

栏目先导

大规模的创新创业教育学情调查研究有利于把握国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及其效果,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经验依据,以便针对性地调整和改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孙俊华

 

个人简介

孙俊华,现任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南京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战略管理和校企社会网络方面的研究。200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曾赴英国约克大学(University of York)和美国堪萨斯大学(Kansas University)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在《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科研管理》、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和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合作出版专著、教材和研究报告十余部,相关研究成果曾获得“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科研奖励。目前兼任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管理研究会理事、江苏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经济会常务理事。

 

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缘起 

2009年9月,孙俊华老师开始接触创业教育。当时作为世界大学联盟成员的南京大学和英国约克大学在积极筹划两校之间的合作项目。恰逢南京大学开始“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业创业类课程建设被列入建设日程之中。约克大学作为荣获英国“卓越教学框架”金奖的大学,在就业创业教育方面颇具特色和成效。因此,双方合作项目之一便是就业创业类课程的建设和评价。鉴于他管理学的学科背景,学院选派他去约克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访学交流,系统学习就业创业课程的开发与评价,并参与部分课程的教学工作。

回国返校后,他参与了南京大学就业创业类课程的建设,与教务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合作进行了本科生职业发展意向与就业创业教育需求调查,并连续多年进行就业创业类课程实施效果跟踪调查。此后,他还与多所高校合作,对地方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和高职院校进行了有关就业创业教育的调查研究。这些前期调查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

2010年10月,教育部颁行《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入了新阶段。2015年5月,国务院颁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调查和评价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其效果、深化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

目前,学术界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必要性及其指标体系进行了较多的探讨,相关研究亟待通过实证研究,尤其是基于大样本调查数据进行验证和深化。基于此,孙老师团队尝试借鉴国内外比较成熟的学情调查模式,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调查研究。

 

 调研设计与实施 

调研由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和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秘书处于2019年3月联合发起,并于2019年6月30日顺利结束。

调研团队以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提出的教育评价模式——CIPP模型为基础,从情景、投入、过程和结果四个方面来设计“高职院校在校生创新创业教育学情调查问卷”,从创新创业家教育的院校环境创设情况、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情况、师资建设情况、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设置、学生学习成效等多个维度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全面调查。

本次调研涵盖普通高职学校、原省示范校、原国家骨干校和原国家示范校四种类型的高等职业院校29所。

 

 主要结论 

有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一)高职院校提供了较多的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创新创业课程学分要求以1-4个学分为主。30%及以上的学生接受过“职业发展建议”“技能培训”“导师指导”“场所或设施”“工作实习机会”“产品创意建议”和“资金支持”等相关支持。目前,较多高职院校对选修创新创业课程有年级或专业限制,对创新创业类学分的要求以1-4个学分为主,创新创业课程以必修课为主,部分高职院校同时开设创新创业类选修课和必修课。同时,学生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情况普遍不太清楚。

(二)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机会较多,创新创业课程师资配备不足,学生的学习投入亟待提高。高职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机会较多:61.84%的学生修过创新创业课程,12.85%的学生参加过创新创业社团,26.54%的学生参加过创新创业项目,14.60%的学生参加过创新创业大赛。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师资配备不足,班级规模在51人及以上的课程占比超过一半(53.71%)。高职院校学生在创新创业课程学习上的时间投入很少,选择“较多”“多”和“很多”的仅占34.24%,选择“较少”和“较多”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分别达到42.24%和22.33%。

(三)高职院校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满意度较高,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比较重视专创融合,创业教育具有较好的效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较为丰富,课堂秩序较好。高职院校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满意度较高,总体满意度为4.771(6点量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比较重视专创融合,在专业课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授课内容涉及创新创业知识和最新行业前沿。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具有较好的效果,创业教育总体效果的平均得分为4.365(6点量表)。

(四)高职院校学生在相关能力或素养指标上的得分较高,但创业意向不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均值为4.203、工匠精神的均值为4.388、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均值为4.148、创业心智的均值为4.352,但创业意向的均值仅为3.896、创业准备行为平均数量仅为1.514。

(五)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学习经历对其创新创业能力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参加创新创业相关课外活动的影响最大。具体而言,创新创业学习经历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介于5.8%-8.6%,创新创业学习经历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影响介于2.8%-5.5%,创新创业学习经历对高职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介于6.7%-10.3%,创新创业学习经历对高职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介于7.6%-13.1%,创新创业学习经历对高职学生创业心智的影响介于2.9%-5.4%,创新创业学习经历对高职学生创业准备行为的影响介于4.4%-9.8%。

 

 相关建议

《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学情调研报告2019》在相关调研发现的基础上,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体系的完善和提升提出了相关建议:

第一,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应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体系,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课程设置和具体目标、要求,并建立起相应的资源投入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应基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培育创新型人才而开设,并能对学生的创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层面进行指导和教育。

第二,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注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引进和培养既有高理论水平和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加强对创新创业教师的实操培训,充分为教师提供开展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和实践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创新创业课程的教授环节,可聘请一些优秀企业家、创业者作为兼职讲师进入课堂,为高职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和实践指导,构建在校生与企业家和创业导师沟通的平台,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渠道和创业支持。在构建好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同时,高职院校还要注重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

第三,提高实践性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面,持续改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提升的过程中,要继续依托课外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企业实习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除了常规的课堂学习外,还要拓展实践性更强的学习方式,将其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转化为具体的创业能力。

第四,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形式,改善学校的创新创业氛围。高职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形式的具体特点及其效果上的差异,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在不断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形式的同时,建立起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致谢 

 

《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学情调研报告2019》的顺利完成,不仅凝聚着课题组的汗水也得益于众多同仁和朋友的指导与帮助。

首先感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霍雄飞、校团委书记纪海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吴佳男和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崔军副教授在研究方案和调查问卷设计、以及问卷调查实施过程中给予的支持与指导。

感谢南开大学创业管理中心博士研究生李慧慧和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纪梦超以及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操琳琳、汪文绣、黄莎莎、吴月、叶刘雨、陶逾男、魏丽和刘喜铭等,他们全程或部分参与了文献收集、整理与分析,调查问卷的开发与测试,调查数据的清洗和分析,以及书稿校对等工作,为本书的撰写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在相关合作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和2021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情调查”已顺利完成,相关调研报告正在出版或撰写之中。敬请各位专家、学者和同仁批评指正!

备注

课题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性研究:测量方法、作用机制与情境因素”(71974093)、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新时代江苏特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研究”(2020SJZDAWT02)和2020年南京大学双创第四平台(国际合作“创新创业支持平台”)项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学情调查研究”的联合资助。

 

 

参考文献

[1]孙俊华.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学情调研报告2019[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21.

[2]纪梦超,孙俊华.创业教育、创业榜样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关系的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1,25(05):99-107.

[3]纪梦超,孙俊华,李慧慧.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关系的研究——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J].山东高等教育,2021,9(05):26-38.

[4]李慧慧,孙俊华,黄莎莎.内部控制源与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生成研究—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J].未来与发展,2021,45(07):52-58.

[5]孙俊华,魏丽.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选择——中国内地28省市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20):20-27.

[6]孙俊华,魏丽.社会网络与中国大学生创业绩效关系的元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21,15(05):64-75.

[7]魏丽,孙俊华.基于知识图谱的创业教育研究:知识群组、热点和前沿[J].煤炭高等教育,2020,38(06):21-26.

[8]魏丽,孙俊华.基于知识图谱的产教融合热点及趋势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2020,8(05):60-67.

[9]李慧慧,纪梦超,孙俊华.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脉络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10):97-101.

[10]崔军,孙俊华.高校创业教育影响大学生创业心智的中介机制研究——基于创业情感的视角[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04):108-116+124.

[11]李慧慧,孙俊华.内部控制源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J].南大商学评论,2019(01):196-214.

[12]孙俊华,周小虎,金丹.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高校在校生的实证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21(02):67-73.

[13]孙俊华,金丹.在校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8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数据[J].煤炭高等教育,2017,35(02):86-91+122.

[14]Cui Jun, Sun Junhua, Robin Bell.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the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The Mediating Role of Inspiration and The Role of Educational Attribute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2021, 19: 1-16.

 

注:“联盟”官微所发布的“双创学者”专栏所有图文及视频信息均受版权保护,未经著作权人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授权转载:请在对话框回复“转载”。

 

编辑:张渊

排版:孙文卿

审校:徐杨巧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秘书处

欢迎参与“双创学者”专栏计划,更多详情,请查阅往期文章

 

电话:010-62795508

传真:010-62795568

邮箱:ieeac@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伟清楼605室(100084)

© 2020 The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lliance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775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