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先导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应始终坚持“创新”立区的首要发展理念。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中,应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同时继续强调开放,激活大湾区内创新要素充分涌流,为助力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卓泽林
项目负责人及团队简介
卓泽林,男,1989年出生于广东陆丰,“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法国里昂高师学习并获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比较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科技创新等研究。代表作有《美国高校全校性创业教育实证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与社会互动机制研究》《美国高等教育与硅谷产业》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重大基础理论研究专项和广东省软科学重点课题等项目10多项;独立或第一作者在《Higher Education》《教育研究》等国内外教育领域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60 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10余篇;主笔撰写研究报告受到国家领导人和省主要领导人批示。学术论文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1年)和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青年奖(2020年)等奖项。
项目团队成员:
杨体荣,助理研究员,负责调研分析和完成部分阶段性成果;
马艺鸣,博士研究生,主要负责粤港澳大湾区和国际三大知名湾区的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
李靓,博士研究生,主要负责粤港澳大湾区和国际知名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证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
周文伟,硕士研究生,主要负责提炼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理念与实现路径;
黄培蕾,硕士研究生,主要负责国际三大知名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案例分析;
钟雨杏,硕士研究生,主要负责粤港澳大湾区和国际三大知名湾区的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
段雅玲,硕士研究生,主要负责粤港澳大湾区和国际三大知名湾区的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
正文
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布局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从面向“关键少数人”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培养理念的转变开始吸引了当时正在攻读博士研究生卓泽林的研究兴趣。从此,他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探索之旅正式起步。
2019年5月,卓泽林教授团队获得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基金项目“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课题组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案例等多种方式的研究,归纳并提炼国际三大知名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形成过程中的主题功能、演化机制、组织创新、政策导向等关键要素,探索对湾区各主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针对性建议,为建设形成具有良好氛围的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提供理论框架与政策建议。
(一)课题执行情况
2019年5月,项目公示立项后。课题组负责人随即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实地调研,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9年7月1日至15日,在前期文献梳理和提炼的基础上,课题组通过抽样对粤港澳大湾区内八所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考察,着重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与创新创业竞赛的现状等问题进行调研,对粤港澳三地高校领导、二级学院院长、科室负责人和一线教师等15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度访谈,收集了近50万字的访谈文稿。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组织专家研究制定问卷,并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师生进行发放,最终收回学生有效问卷5025份,教师有效问卷469份。
学生正式问卷分为三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包括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所读高校类型、高校所在地及其名称等基本情况,共计10题;第二部分内容是关于学生对本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包括课程、教师、竞赛、实践、政策等五个方面,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方式,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评定为1-5分,共计18题;第三部分内容主要调查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现状,共计11题。
教师正式问卷分为三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包括教师的性别、年龄、最高学位、专业、高校类型等基本情况,共计13题;第二部分内容是关于教师对本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包括教师能力提升因素、教育质量、学校支持系统以及师生合作成效等四个方面,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方式,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评定为1-5分,共计67小题;第三部分内容主要调查教师对学校或所在地区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对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属于非选择题,共计1题。本次问卷调查符合随机抽样的要求,回收问卷结构较合理。教师卷共回收问卷469份,剔除答卷时长过短、填写无效校名等无效问卷3份,有效问卷466份,问卷有效率99.36%。
最终,课题组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满意度提升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体系建构——基于全国596所高校的实证研究》、《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模型建构——基于全国596所高校双创教师数据的实证分析》、《制度变革与治理要求: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型升级》《美国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整合及路径》5篇主题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中1篇发表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上,3篇以专题专栏文章发表在《中国电化教育》上,另外1篇发表在《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上。并且课题组负责人主笔撰写的研究报告《完善大湾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助力粤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受到了国家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第二阶段的调研是在2019年8月15日至10月30日。有关国际知名湾区高校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本课题申报时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知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全球知名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时,课题组经过研讨后将国际三大知名湾区中以国际科技创新闻名的旧金山湾区确定为国外的首个调研对象,并在2019年8月15日至10月30日赴旧金山湾区围绕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何塞州立大学、Facebook、Google和旧金山湾区委员会等十几所高校、企业和智库进行深入调研和考察,主要围绕旧金山湾区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湾区高校如何通过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硅谷互动等问题,对旧金山湾区高校的领导、二级学院院长、一线专业教师、智库领导和企业高管等30多位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访谈,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在针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和旧金山湾区高校所有的访谈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通过梳理旧金山湾区的调研数据形成了《技术文化为湾区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带来了什么》、《高等教育助力旧金山湾区创新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怎么做》、《旧金山湾区的“硅谷神校”是如何炼成》等5篇调研成果并在《南方日报》和“南方+”自媒体以系列报告的形式推出,引起较大反响。以上调研报告全面对比了旧金山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互动关系、高等教育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和高等教育的政府角色等维度的比较。从整体上讲,旧金山湾区的科技创新以硅谷为起点,从大企业、孵化器、投资机构、高校,到专业的基础服务机构,整体构建出创新创业生态闭环,每一环都为创新创业发展贡献着卓越力量。调研内容还围绕硅谷的技术文化如何拓宽旧金山湾区高校人才培养的广度、以及如何引领未来湾区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向等话题进行深入分析。
第三阶段的研究工作贯穿于研究初期至最终课题结束,同时也是本研究在基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国内外湾区调研之后,进一步对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区域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经验上的梳理和总结。主要包括总结和提炼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芬兰阿尔托大学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成功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得出结论:高校领导的顶层设计,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注重实施,发挥高校人才库作用;精诚合作,发挥企业协同育人作用;搭好桥梁,发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孵化效能等因素在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系统总结以上三个阶段之后,课题组最终形成了学术专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国际视野和国内探索》。
(二)课题研究内容
本研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四螺旋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综述、咨询专家,分类选取调研学校,编制调查问卷并实施调查,对问卷数据分析研究,解决了本课题的研究问题,并提出有助于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1.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形成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以制度创新学派的理论观点为基础,深入分析“国家——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三个层面创新创业发展战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与发展的影响,探究的基本内容包括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指导理念、政策设计、政策实施、政策监测、政策反馈与 结果改进等。在归纳前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战略、教育改革政策、创业教育政策、产学研融合政策等角度审视战略及其政策实践对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影响,其中重点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在促进高等教育机构与产业部门之间创新创业合作伙伴关系上的政策设计与制度保障。
图1 双创教育生态系统
借助课题组成员丰富的国际合作经历和访学机会,开展对国际三大知名湾区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方面的成功经验与未来趋势的有关研究,从微观层面考察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及发展特色。拟选取的案例区域包括美国旧金山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东京湾区的筑波研究区,开展国际比较研究的逻辑出发点在于对标国际一流湾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国际竞争力。在进行多项案例研究与实证调研的基础上,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图2 课题组成员考察三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3.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支持体系的分析及建构
厘清当前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以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等地区为核心研究点,建立起辐射湾区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支持体系的研究集群。研究重点是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分析创新源泉与创业活动之间的有效衔接与深度融合,从高校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内部结构、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外部制度环境、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联质量三个维度出发,深入探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支持体系。
4.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动力机制的探究及实践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良好的经济环境、数量和影响力位居全国前列的中小型企业、高校与外部组织密切的互动的研究背景,课题组重点集中于探究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动力机制。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探析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既包括高校内部各参与主体之间开展互动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包括高校内部如何与外部的企业和社区等主体间的互动。对其动力机制实践的研究将从流动媒介、流动路径和参与者角色三个角度进行,深度剖析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赖以维持发展的动力。
图3 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动力机制
5.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评价及监测研究
本研究将依据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利益相关者的类型和特点,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其中包括生态系统类型、系统类个体的数量及类型和系统构成元素发展状况等多个一级和二级指标,进而在此基础上研制问卷和访谈提纲,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开展全面的评价,从而可以依据这些评价结果构建个性化和可改进的监测体系,研究将采用大数据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收集、录入和分析。
(三)课题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课题研究成果丰富,一共形成了一本专著和一篇获得批示的研究报告、发表了5篇学术论文、5篇刊登于《南方日报》和“南方+”的旧金山湾区调研报告。这些课题成果主要围绕评估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现状以及如何促进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从各主体切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政府的配套政策措施、企业的产教联合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各项问题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所涉及的各主体均有涉略。
课题组在国内外调研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课题组分析得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过程中存在四项主要问题:
1.粤港澳三地政府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工作有待加强;
2.粤港澳三地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够;
3.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缺乏自身特色和产教融合意识;
4.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自身建设有待加强。
课题组从政府、高校、企业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四个方面对于现存问题进行深入探析,研究发现:
政府层面主要是创新创业教育受多方管理,手续繁杂,区域或地区相关政策缺位,实际落实困难,缺少信息服务平台,有效互动不足以及资金支持体系有待完善,项目难以落地;
高校层面主要是高校领导层重视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难以内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尚待挖掘以及教师管理机制固化,缺乏实践型教师;
企业层面表现为校企沟通不畅,产教联合困难,中小企业缺少发展特色,竞争力不足以及资金支持力度有限,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层面主要是科研转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实际效用难以发挥,创业实践活动开展有限,学生能力难提升、服务面狭窄,缺乏战略布局以及基础设施有待加强,配套活动难以开展。
课题组基于四螺旋理论提出:政府应做好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工作;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应加强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应提升自身特色和产教联合意识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应提高服务意识等建议。
(四)课题存在的问题及以后开展研究的设想
本研究由于受到研究时间、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数据获取等因素的限制,在后续的研究中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第一,在研究内容上,本研究将串联整个脉络,并结合现实情况对各个参与主体提出宏观的政策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课题组将在此基础上更加细致地对各主体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为政府、高校、企业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参与主体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更为细致可行的建议。
第二,在研究方法上,数据获取方面范围太广,研究对象数量较多,加之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课题组对于港澳地区的数据收集较少。未来的研究中课题组将扩大样本覆盖面、增加样本量,加大港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生问卷数,以提高研究结论的普遍适用性。
图4 数据分析方法
图5 湾区高校访谈
第三,在问卷调查对象方面,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课题组只选取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以及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今后的研究中,课题组将扩大调查对象,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人员以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人员进行进一步的访谈研究,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议。
(五)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及可推广的经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重大战略的布局都离不开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研究存在以下创新点与推广经验:
首先,研究选题符合时代需要。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现了研究问题的现实性以及研究角度的新颖性。目前,国内外关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大多数选择广东省、香港或澳门其中一个进行单独研究,研究的现实意义以及现实关怀不够。
其次,研究方法多样。国内研究大多偏于质性研究,该研究方法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整体现状,但针对性不强。本文摆脱了纯质性研究的惯性,结合已有文献研究及问卷研究,在四螺旋理论的基础上分主体提出对策与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课题组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卷调研,总结出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并结合国际知名湾区高校的实地调研,基于四螺旋理论分别从政府层面、高校层面、企业层面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层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1)顶层设计,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
政府是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监督者与推动者,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起着宏观指导作用,针对目前生态系统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政策层面提出应规范管理方法与条例,避免政出多门,完善创新创业教师激励政策,牵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沟通与交流平台以及应建立科学化的创新创业及科研资金支持体系等建议。
(2)注重实施,发挥高校人才库作用
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具有整合知识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的功能,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与核心。针对当前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在高校层面提出依托湾区核心城市,基于高校特色建立分层分类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营造创新创业理念,维护生态系统的内生驱动力、调整课程体系,针对性开发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专业化师资队伍以及探索多样化资金来源渠道等建议。
(3)精诚合作,发挥企业协同育人作用
企业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者和接受者,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一环。本部分主要针对企业提出应给高校师生提供实践机会、应发展自身特色、增加自身的科研成果承接能力、应增加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资助等促进建议。
(4)搭好桥梁,发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孵化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来说是促成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必不可少的服务平台,是创新创业教育与市场的桥梁。本部分主要对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层面提出应建立科研转化服务体系、应开设多项创业实践活动、应放眼全球以及应配置高质量的基础设施等促进建议。
参考文献:
1.2019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基金项目“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9CCJG01Z009)结项报告。
2.咨询报告《完善大湾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助力粤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受到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
3.《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体系建构——基于全国596所高校的实证研究》载于《中国电化教育》,CSSCI来源期刊,2020年第8期;
4.《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模型建构——基于全国596所高校双创教师数据的实证分析》,载于《中国电化教育》,CSSCI来源期刊,2020年第8期;
5.《制度变革与治理要求: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型升级》载于《中国电化教育》,CSSCI来源期刊,2020年第8期
6.《美国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整合动因及路径》,载于《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拓展版,2020年第2期;
7.《高等教育助力旧金山湾区创新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怎么做》、《旧金山湾区的“硅谷神校”是如何炼成》等5篇调研成果并在《南方日报》和“南方+”自媒体以系列报告的形式推出。
编辑:武慧芳
排版:姚立颖
指导:孙慧佳
审校:徐杨巧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秘书处
联系电话:010-62795568
联系邮箱:ieercc@tsinghua.edu.cn
欢迎参与“双创学者”专栏计划,更多详情,请查阅往期文章。